张连芳,东北人,这个名字,如今鲜为人知,却与共和国一段隐秘而伟大的历史紧紧相连,她的人生轨迹,并非一开始就与这惊心动魄的蘑菇云交织在一起。 时间回溯到她的童年,东北广袤的黑土地,孕育了她对蓝天的最初向往,晴朗的日子里,她常常仰望天空,梦想着有一天能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 高中时期,一纸招飞信息,如同一道闪电,点燃了她心中潜藏已久的飞行梦想,体检、考核,层层筛选,她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进入江苏徐州空军航空预备学校,正式开启了她的飞行生涯。 航校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张连芳深知自己肩负着报效国家的重任,训练格外刻苦,她明白,只有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未来的蓝天翱翔,才能更好地为国家贡献力量。 毕业后,她成了一名女飞行员领航员,加入了空兵第十三师,在部队里,她任劳任怨,哪里需要她,她就往哪里去,遇到危险的任务,大家都抢着上;面对困难的工作,我们总是冲在前面。 战友们有时会开玩笑地叫她“傻连芳”,但玩笑背后,是对她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由衷敬佩,她并非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是深知,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积累更多经验,才能更好地为国家贡献力量,让中国空军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1964年,一个高度机密的特殊任务找到了她,彼时,她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未婚夫也是一名飞行员。 然而,面对国家的召唤,她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接下了这个任务,甚至对未婚夫也守口如瓶,她知道,国家的需要高于一切。 直到抵达大西北的马兰基地,她才明白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驾驶飞机进入原子弹爆炸后的蘑菇云,采集数据。 这无疑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任务,蘑菇云中蕴含着致命的核辐射,稍有不慎,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即使勉强完成任务,还是免不了会受到严重的核辐射影响,面对这么大的风险,张连芳还是没退步。 对她来说,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大西北,艰苦的生活条件让她吃了不少苦头,简陋的住宿条件,匮乏的物资供应,还有那无孔不入的狂风。 为了方便她如厕,战友们用雨布和席子搭建了一个简陋的厕所,但每次狂风来袭,这个“厕所”就会被吹跑,战友们只能无奈地追着喊姐,你的厕所跑了!这或许是苦涩的回忆,但也展现了战友之间真挚的情感。 1964年10月16日,这一天注定要载入史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巨大的蘑菇云慢慢升起,看起来既震撼又吓人,张连芳和战友们从战壕里出来,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幕。 登机前,一位摄影师为她拍了一张照片,并半开玩笑地说这是“遗照”,面对这沉重的玩笑,张连芳只是笑了笑,她明白,自己正在为国家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随后,张连芳驾驶着飞机,义无反顾地冲向了那朵蘑菇云,按原来的计划,她只要在蘑菇云边上采完样本就能回去。 为了拿到更准确的数据,她决定再来一次,直接飞进蘑菇云里,飞机剧烈颠簸,核辐射的威胁无处不在,塔台上的指挥员们心急如焚,但他们也被张连芳的勇气和决心深深震撼。 最终,张连芳成功采集到了珍贵的样本数据,安全返航,这次任务也让她受了很大的伤,她的头发掉得厉害,身体也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她没有被疾病打倒,靠着坚强的意志,积极治疗,最终战胜了病魔。 第二年核试验的时候,她又主动要求参加,还把所有经验都大方地分享给了其他飞行员,张连芳在部队服役28年,飞行时间超过4000小时,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23年,87岁高龄的张连芳将一个旧战备包捐赠给湖北革命军事馆,包里有她当年执行任务时穿的军大衣、写的日记本,还有一张“遗照”,这些物件记录了她的那段不平凡的岁月,也体现了她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张连芳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奉献的故事,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在和平的年代,我们更应该记得历史,珍惜现在的生活,把这种精神传给下一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连芳,东北人,这个名字,如今鲜为人知,却与共和国一段隐秘而伟大的历史紧紧相连,
韩知许
2025-04-22 10:27: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