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了一圈,又找上东大,想用稀土换技术,可这算盘打得有点天真。前段时间,老美突然对稀土上了心,不仅盯上了乌克兰和格陵兰岛,还想拉大鹅一起开发。这把戏让不少稀土国家激动不已,以为能卖个高价。遗憾的是,老美貌似只把稀土当作谈判的砝码,完全没想过分享技术,这让马来西亚这些资源国家慢慢看透了现实。 马来西亚地下蕴藏丰富稀土,登嘉楼与吉兰丹储量颇为可观,长期以来欲借此机遇获利,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技术储备近乎空白,产业链尚未成形,只能仰仗外部支持。 他们先找上中国,毕竟中国在稀土领域是大佬,技术顶尖,产业链完整,连环保处理都比别人高出好几个段位。 合作看似顺风顺水,但马来西亚胃口不小,不甘心只进口原料,瞄准了中国的核心技术,还想让中国帮着培训人才。 这要求太离谱,中国绝对不会同意,技术是命根子,怎么可能随便拿出来分享? 莱纳斯在关丹港开了厂,吹牛说生产线牛得不行,马来西亚特有底气,觉得自己能把中国甩后面,还幻想着当东南亚稀土加工的带头大哥。 没过多久,莱纳斯提炼的产品杂质超标,质量差得没法卖。 一查之下,他们的核心设备竟然还是从中国买的,性能拉胯,效率低得让人直摇头。莱纳斯的技术实力远不如预期,马来西亚的加工愿景彻底落空。 更糟的是环保问题,稀土加工会产放射性废料,莱纳斯的工厂没处理好,废料堆积引发抗议。 老百姓抱怨环境被搞坏,舆论把政府推到风口浪尖,没辙,马来西亚只能先停了稀土出口。 工厂也停了,这时候他们才明白,稀土这行当,资源多不算本事,技术才是硬通货。 全球稀土市场热闹非凡,美国开始重视稀土这块大蛋糕,四处出招,在乌克兰和格陵兰岛找机会,还想拉俄罗斯入伙,摆明要跟中国掰掰手腕。 美国炼油厂问题频出,技术短板暴露无遗,设备维护还得靠中国工程师出手。 日本、欧盟等国家都想来分一块蛋糕,但加工能力大多得靠中国,马来西亚的经验教训让资源国明白:没有技术,资源也只是摆设。 碰了壁,马来西亚这次老实了,回头找中国合作,没再吵着要技术,只想踏实干活。 中国对他们的稀土似乎不太感冒,进口矿石更多是为了贸易平衡,马来西亚如今算是看清了,稀土这行,没有几十年沉淀,想翻身太难。 未来要么补技术短板,要么老实当资源供应商,全球稀土市场还在变,替代材料和环保要求可能会改写格局,但技术永远是王道。 你觉得马来西亚的稀土路还能怎么走?
蒙古计划通过天津港向美国出口稀土,提出低价租用50年的要求,还催促中国加快建设港
【9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