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剑栾菊杰,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拿到了击剑冠军,一转身,她就改了

亲姐姐的艾维 2025-04-22 11:18:31

亚洲第一剑栾菊杰,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拿到了击剑冠军,一转身,她就改了国籍,加入了加拿大,50岁回到北京,人们才知道她从来没有背弃祖国。 栾菊杰这个名字在击剑圈子里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这位拿过奥运金牌的女剑客,人生故事比武侠小说还精彩。 咱们先从她小时候说起,这姑娘打小就爱运动,最早迷上的是羽毛球。 十五岁那年碰巧看到击剑训练,当场就被那身帅气的装备和优雅的动作勾住了魂,二话不说就改行练起了击剑。 要说天赋这东西真是老天爷赏饭吃,刚转行四个月,十六岁的小姑娘就在全国比赛里拿了个花剑亚军。 这成绩搁现在都够吹牛的,更别说那个训练条件艰苦的年代了,从区体校到省队再到国家队,栾菊杰就跟坐火箭似的往上窜,眼瞅着就要成中国击剑的顶梁柱。 1978年世青赛那场恶战,老体育迷应该都记得,决赛时对手一剑捅穿她左胳膊,血把击剑服都浸透了。 换别人早退赛了,这姑娘愣是咬着牙比完,最后挂着银牌去缝了七针,这档子事后来被编进中小学课本,成了"顽强拼搏"的代名词。 要说这姑娘是真能吃苦,别人过年过节回家团圆,她泡在训练馆里加练,练得太狠把身子骨都折腾坏了,得肾炎那会儿医生都劝她歇着。 可人家硬是撑着参加84年洛杉矶奥运会,把当时的世界冠军哈尼施挑落马下,给中国击剑挣回块奥运金牌。领奖台上那抹红色,成了当年最提气的画面。 正当大伙儿以为她要再接再厉的时候,88年栾菊杰突然宣布退役,后来才知道,她家大闺女生下来就有先天性心脏病。 那时候国内医疗条件有限,当妈的二话不说带着孩子去了加拿大,这事儿搁现在可能没啥,当年可没少挨闲话。 有人背后嚼舌头说她贪图国外好日子,其实她放弃的可是江苏省人大代表、团中央委员的职位,正经副厅级待遇说扔就扔了。 在加拿大埃德蒙顿,栾菊杰从头开始干起击剑教练,刚开始那叫一个难,既要凑闺女的医药费,又要适应新环境。 最拼的时候每周教200多小时课,相当于每天睡不到5个钟头,不光教技术,还得给学员洗衣服做饭,跟个老妈子似的伺候这帮小祖宗。 可人家从没抱怨过,愣是把个俱乐部从零做起,现在每年培训小一千人。 2008年北京奥运会,五十岁的栾菊杰又火了一把,代表加拿大参赛的她,举着"祖国好"的横幅在场馆里转悠。 要不说这大姐会来事儿呢,既没忘本又给东道主面子,其实她为了参赛资格可没少遭罪,自费满世界打比赛挣积分,闺女做心脏手术的钱都差点搭进去。 好在最后如愿以偿,在家乡父老面前露了脸。 如今她家俩孩子也走上了击剑路,儿子顾宏涛在U17拿过全国第一,闺女顾梦媛在U20也是冠军。不过栾菊杰看得明白,当职业运动员太烧钱。 国家队选拔要自费打比赛,动辄几十万的开销普通人家哪扛得住,所以她没逼着孩子往职业路上走,倒是把俱乐部经营得风生水起。 别看现在定居加拿大,栾菊杰心里最惦记的还是南京老家,每年雷打不动要回去看看,家里常做南京盐水鸭、卤水肚子这些家乡菜。 有意思的是她那帮外国学员,现在个个能掰扯两句南京话,吃鸭子的架势比本地人还地道,办公室里奖杯奖牌堆成山,可她偏偏就留了几块金牌当念想,剩下的全捐了。 要说这人活得通透,当年顶着压力出国是为了孩子,后来回国参赛是为了情怀。现在五十大几的人了,每天还亲自下场教课。 有记者问她图个啥,她说就图击剑这运动能传下去。这话听着实在,比那些个空口号强多了。 从奥运冠军到草根教练,栾菊杰这辈子算是把击剑玩明白了——剑道如人生,进退都是学问。 参考文献:[1]文国刚.从青年亚军到世界亚军栾菊杰三年搏击之路[J].体育与科学,1982,3(2):5-7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