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4月21日)发文评论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幕僚近日连连向中国抛出对话的橄榄枝,但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作出接受特朗普‘好意’的姿态。美国急于对话而中国反应冷淡,显示特朗普发起的新一轮对华关税战有些打不下去了。” 美国近期频繁释放希望对话的信息,不少高级官员公开表示“期待建设性沟通”,姿态积极。然而,中国对此反应较为平静,对于这突然而来的热情,似乎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兴趣。 那么,时间回到2024年,特朗普政府发起了一场猛烈的关税战。他们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想用高额关税逼迫中国让步,重新制定贸易规则。 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特朗普政府的单方面行动最终变成了一场“吃力不讨好”的闹剧,美国自己也没捞到好处。 美国对中国商品平均加征高达24.5%的关税,希望以此迫使中国让步,结果并未如愿,反而导致美国自身经济受到损害。 这种做法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消费者不得不承担更高的商品价格,美国企业的竞争力也受到影响,可谓得不偿失。 最先受到影响的是美国的农业,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那里的大豆卖不出去,很多农民面临破产的困境,而这些地方正是特朗普总统赢得选票的重要区域。 大型科技公司也感到很头疼,比如特斯拉,它在上海的工厂生产能力越来越强,但美国政府征收的关税迫使马斯克不得不把一部分研发部门搬到中国。 高通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芯片销量大幅度下降,它的首席执行官多次到美国政府进行游说,希望政府能够放松相关限制。 情况变得更糟,中国限制镓、锗等关键稀有金属的出口,这直接影响了美国半导体产业,使得F-35战斗机的生产受到严重阻碍,每周产量下降,整个美国制造业因此遭受巨大损失,每月损失金额高达120亿美元。 美国经济数据不太好看,国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美国企业界和投资市场也开始紧张。像贝莱德、摩根大通这些顶级的金融公司都提醒白宫,贸易战再打下去,他们的投资就要亏很多钱了。 2025年中期选举快到了,特朗普政府在农业州的支持度大大降低,共和党内部也有不同的意见,这些情况让特朗普政府不得不调整策略。他们不再那么强硬,而是想表现出友好的姿态,希望能和各方好好谈谈。 尽管美国似乎主动示好,中国却显得十分沉稳。中国商务部清楚地说明,如果想要对话沟通,前提是双方要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并且结果要对双方都有好处。 中国不是不愿意对话,而是从自身的发展情况和更长远的战略规划来考虑问题,做出的慎重选择。 中国现在不再只盯着一个市场了,通过大力推行“一带一路”,有效分散了贸易风险,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 而且,中国在新兴产业方面也进步很快,像新能源汽车和数字经济都搞得有声有色,这让中国更有自信,更有实力。另外,2018年贸易战的经历让中国更加小心,以后会尽量避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争取更好地发展。 世界各国也对中美之间的这场较量有了自己的看法。日本前央行行长白川方明认为,中国经济规模和产业构成已经和过去大不一样了,美国想靠类似“广场协议”的手段来打压中国,恐怕难以实现。 欧盟也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像大众、宝马这样的企业不断增加在中国的投资,德国经济部长也明确指出,和中国经济完全分开是不切实际的。 贸易战打到现在,不仅仅是双方互相加税这么简单,更像是中美两国在比拼谁更有实力、谁更能看清未来的方向。 美国为了眼前的政治好处挑起贸易战,最后很可能让自己吃亏,经济受损,在国际上的名声也不好听。中国则表现得很冷静,沉着应对各种挑战,既要保护自己的利益,也在努力让全球经济保持稳定和发展。 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性。“边打边谈”模式可能延续,成为一种新的常态。不过,对话能否切实解决问题,避免再次陷入僵局,关键在于中美两国能否抛开固有偏见,以平等尊重的姿态,一起探索互利共赢的合作途径。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4月21日)发文评论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幕僚近日连连向中
思真娱娱
2025-04-22 15:03:5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