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一名志愿军哨兵在站岗时,没打招呼就擅自离岗,整个团部为找他忙得团团转,第二天,哨兵满脸兴奋地向团长汇报:“报告团长,我发现了美军的一个重要秘密!” 1952年,朝鲜战场硝烟四起,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中部的群山峻岭间,展开了一场场殊死搏斗,锋芒相对的双方,在151、152等关键高地的争夺中,伤亡惨重,战况胶着。 就在这血与火的洗礼中,一位名叫孙占鳌的年轻士兵,悄然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孙占鳌出身于山东农家,自幼听闻父辈们抗击日寇的英勇事迹,心中油然而生保家卫国的澎湃豪情,当抗美援朝的号角吹响,他毅然告别家人,投笔从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初入军营的孙占鳌,满怀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作为新兵的他,并没有立即获得冲锋陷阵的机会,相反,他被分配到了后勤岗位,负责站岗放哨等看似平凡的任务,对于一心想要在战场上闯荡的孙占鳌而言,这无疑让他倍感失落。 那晚孙占鳌像往常一样,在部队驻地附近的岗哨执勤,朝鲜半岛上空,繁星点点,夜幕低垂,在静谧中,孙占鳌似乎捕捉到了某种异样的气息,他凝神细看,发现不远处的敌军阵地上,竟异常地寂静,往日灯火通明的营地,此刻竟一片漆黑。 作为一个新兵,孙占鳌本可以视而不见,按部就班地继续自己的岗哨任务,但是,一股难以抑制的好奇心,混杂着求战的冲动,驱使着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没有向上级报告,而是选择了悄悄离岗,独自一人朝着敌军阵地摸了过去。 夜色如墨,山林幽深,孙占鳌小心翼翼地穿行在敌军工事附近,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令他惊讶的是,敌军阵地上竟空无一人,静悄悄地仿佛一座鬼城,他鼓起勇气,大着胆子走进了敌军的营地,帐篷空空如也,武器装备无影无踪,只有一些生活物资散落在地。 年轻的孙占鳌意识到,自己可能撞破了什么惊天的秘密,他没有贸然撤退,而是四下搜寻起来,想要找到一些能证实自己发现的物证,最终,他搜刮了一些敌军遗留的罐头、皮靴等物品,甚至还顺手牵羊地捎上了一捆电话线和一部电话机,直到再也装不下更多战利品,他才心满意足地返回了自己的岗位。 黎明时分,孙占鳌回到了部队驻地,他这一去一夜,引起了轩然大波,全营上下都在为他的失踪而焦急万分,一些人甚至怀疑他已经临阵脱逃,当孙占鳌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大家眼前时,人们先是松了一口气,随即又被他满载而归的狼狈相逗乐了。 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把敌军异常的情况,禀告给首长,等待他的却是一场并不温暖的见面,如惊雷般在孙占鳌耳边炸响,年轻的战士愣住了,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下了大错。 孙占鳌低下头,承受着长官严厉的目光,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鼓起勇气,将自己夜探敌营的经历和收获,一五一十地汇报给了团长,团长的表情,从最初的震惊,到渐渐的凝重,孙占鳌的发现,显然一下子抓住了这位老兵的心。 团长沉吟良久,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命令部下立即派出侦察兵,前往敌军阵地,验证孙占鳌的情报,几个日夜的查探,证实了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每天夜里,驻扎在162高地的美军,竟会全部撤离阵地,直到天明才陆续返回。 这个情报的价值,怎能用言语来衡量?它简直是上天赐予志愿军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团长急召作战参谋,在地图上反复推演,很快便谋定了一个巧妙的计策:利用敌军撤离的时间差,在夜色的掩护下,偷偷摸上162高地,伏击归来的敌人!这个计划,几乎完美地利用了敌军的弱点,让志愿军掌握了先机。 夜幕降临,志愿军战士们如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潜入了白天被敌人占据的高地,他们熟练地架设机枪,调整迫击炮的角度,以最隐蔽的姿态,静待着天明的到来,孙占鳌就在这支突击队伍中,紧握着手中的枪,心潮澎湃,他深知,这将是一场殊死搏斗,但他已做好了准备,要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赢得胜利。 黎明前的黑暗,总是最浓重的,当晨曦微露,朝阳还未完全跃出地平线时,归来的美军士兵朦胧的身影,出现在了志愿军战士的射界内,电光火石间,枪声大作,密集的火力骤然倾泻在毫无防备的敌人身上,惨叫声、爆炸声交织成一片,硝烟弥漫的高地,陷入了一场殊死的搏杀。 孙占鳌就在这混乱的战场上,挺立着他瘦小但坚毅的身躯,他端起机枪,眼睛在瞄准镜后闪烁着凌厉的光,每一次扣动扳机,他都感到一股热流在胸中奔涌,多少次,他幻想过这一刻的到来,现在,他终于能让敌人见识到,什么叫做“一个中国人”!
一群志愿军战士在撤退时,猛然发现眼前这狭隘的小山谷里,竟突然出现成千上万头美军,
【6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