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军包围李学孟住的窑洞,本以为二百多个日本兵抓一个中国农民是手到擒来,不料二十多小时过去,反被李学孟击毙十余人,鬼子于是想出了一个毒计……
李学孟,本是山西沁源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但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他逐渐显露出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他从小练就了一手好枪法,这让他在战场上屡屡取得佳绩。李学孟不是正规军人,没有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却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多次在日军的围剿中脱险,还屡次反击敌人,令人赞叹不已。
“老李,外面这么冷,你快进来吧!”窑洞里传出一个声音,是李学孟的义父,他用担忧的眼神望着这个神出鬼没的义子。李学孟没有回应,目光依然盯着窗外的黑夜,他总觉得今晚的风声有些不同寻常。
而在窑洞外,凛冽的风中隐藏着更为险恶的杀机。二百多名日军士兵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将这个不起眼的窑洞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并没有发出一丝声响,仿佛整个夜晚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日军指挥官阴冷地笑着,心里盘算着,这次一定要把这个给他们造成了巨大麻烦的农民一网打尽。
深夜,李学孟隐约察觉到一丝异样。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他的直觉变得异常敏锐。“义父,你们先找地方躲一躲,别出声。”李学孟低声说道,眼中寒光一闪。他知道,自己躲不过去了。
果不其然,夜色中传来一阵窸窣的脚步声。李学孟迅速拿起步枪,拉动枪栓,深吸一口气,身影一闪,钻出了窑洞。就在他出洞的一刹那,密集的枪声从四面八方响起,子弹如雨点般打在窑洞周围的石壁上,火光四溅。
“鬼子来了!”李学孟没有丝毫犹豫,举枪还击。借助夜色与地形,他快速穿梭在窑洞周围的山石间,瞄准、射击、转移,动作一气呵成。每一次扣动扳机,都有一名敌人应声倒下。他不断地移动着自己所在的位置,不让敌人锁定他的踪迹。
这场激战从深夜一直持续到天亮,李学孟凭借着过人的枪法和地形的优势,硬是让日军损失惨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越来越焦躁,二百多人围攻一个农民,居然还被打得寸步难行,这让他们感到异常愤怒。
李学孟利用天亮时的短暂间隙,快速调整了策略。他让身边的兄弟们脱下衣服,挂在远处的树枝上,制造出大量“假目标”。日军远远看到,以为李学孟仍然在原地,集中火力猛攻,却不知真正的李学孟已经悄悄转移到另一处山头,伺机反击。
“怎么还没有解决掉这个农民!”日军指挥官气急败坏地喊道。他的怒吼声中,更多的是无奈与焦虑。随着战斗的推进,日军逐渐意识到,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而是一个狡猾的对手,一个让他们头疼不已的对手。
激战持续了二十多个小时,日军虽在人数和火力上占优,却在李学孟的游击战术下损兵折将,士气低落。此时,日军终于意识到,强攻已经无法奏效,于是,他们想出了更为毒辣的计策。
2月14日傍晚,日军的攻势突然放缓,取而代之的是一阵阴冷的沉寂。李学孟警惕地望向四周,他感觉到了危险正在逼近。果然,日军指挥官命令手下,将被俘的李学孟义父和一些无辜的村民押到前线,声嘶力竭地喊道:“李学孟!如果你再不出来,我就杀了他们!”
这一刻,李学孟的心猛然一沉。他知道,自己无法坐视这些无辜的人被残忍杀害。战场上,他可以视死如归,但面对这些朴实的乡亲,他心里不忍。
“义父,大伙儿,对不住了!”李学孟咬牙低语,他知道自己别无选择。他放下枪,慢慢走出了窑洞。日军见状大喜,立刻涌上前将他擒住,剥夺了他最后的武器。
李学孟最终被押回日军营地。日军指挥官恼羞成怒,亲自下令对他施以酷刑。日军用尽各种残忍手段,试图从李学孟口中撬出情报,无论他们如何折磨,这个刚毅的农民始终咬紧牙关,一言不发。
“你们永远不会得逞!”这是李学孟留给敌人的最后一句话。次日傍晚,在残酷的折磨下,李学孟终于力竭,生命之火在34岁的年纪熄灭。他的身体被日军残忍地斩成三段,但他的精神却永远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