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口超过1.2亿,德国人口超过8000万,法国人口超过6000万,英国人口也超过6000万,他们为什么就不为人口问题愁眉苦脸呢?可我们国家人口都14亿了,作为全球人口大国,我们为什么总是对此感到忧虑呢? 加拿大、澳大利亚,国土辽阔得能装下好几个欧洲,人口却还没中国一个大省多,一个不到四千万,一个更是刚过两千六百万。生活在那里,似乎总带着点地广人稀的从容。 再瞧瞧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即便人口都过了六千万、八千万甚至上亿,也早已是发达国家,可似乎也没像我们这样,把人口问题天天挂在嘴边,变成一种集体性的焦虑。 偏偏在中国,这14亿人的体量,近年来越来越让人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压力。这种感觉不是凭空来的,它实实在在地弥漫在空气里。 当“内卷”这个词从网络调侃变成社会现实,背后是无数人挤在同一条赛道上的日常挣扎:上班的路永远堵,好地段的房价让人望而却步,孩子上学、老人看病,优质资源永远稀缺,竞争几乎从摇篮持续到坟墓。 这种因人口密度带来的生存体验,让生活在那些“轻松模式”国家的人很难感同身受。年轻人面对这种压力,选择“不婚不育”的多了起来,又进一步推高了老龄化的浪潮。 当然,谁也不能否认,过去几十年,正是这庞大的人口基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也造就了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支撑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但时代变了,光靠人头攒动已经不够用了。现在比拼的是技术、是创新、是人才的质量。怎么把数量上的优势,真正转化成质量上的优势,甚至是如何消化这庞大基数带来的挑战,这本身就成了一道难题,焦虑也由此而生。 再看那些看似无忧的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确实人均资源丰富,内部竞争压力小,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高枕无忧。劳动力不足是他们经济发展的老大难,很多行业得靠着持续不断的移民才能转起来。 可是移民来了,文化怎么融合?社会怎么管理?族群关系怎么处理?这又是另一套头疼的问题。他们不是没有人口烦恼,只是烦恼的版本和我们不一样罢了。 把目光放长远些,人口结构的变化,其实正在悄悄改写国力的版图。整个东亚地区普遍面临人口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这让很多人开始担忧这个区域的未来活力。 相比之下,有预测说美国未来人口还能增长个12%,这对比挺扎眼的。人口规模直接关系到经济体量、市场潜力、兵源,甚至整个社会的朝气。东 亚人口若持续收缩,可能意味着经济增长的马力减弱,财富积累变慢,养老金体系压力山大,长远看,国家在全球舞台上的分量和影响力都可能跟着调整,连带“亚洲世纪”的说法,听起来也没那么有底气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人口格局的变化,甚至可能微妙地调整地缘政治的天平。东亚国家如果实力相对变化,它们与美国这类外部力量的关系,可能也会跟着变——对外部战略倚重的需求,说不定不降反升。 其实人口多少本身,从来不是决定一个国家是兴是衰的唯一标准。中东那些石油富国靠着老天爷赏饭吃,照样富得流油;日本、韩国在资源贫瘠的土地上,也靠着科技和精细管理创造了经济奇迹。 关键还是看一个国家能不能根据自己的人口状况、资源条件、发展阶段,摸索出一条合适的道路,把手里的牌打好。中国的这份焦虑,其实就在于这独一份的庞大体量带来的独一份的挑战,以及站在历史转折点上,如何掌好人口这艘时而顺风时而逆风的大船。 (信源:连续14年萎缩!日本人口去年锐减89.8万,降幅创历史新高2025-04-21华尔街见闻;中国“人口灾难论”?错了!2023-07-0海外网)
万万没想到,美国现在对中国使的招,跟当年整垮日本用的手段一模一样!如今他们计划已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