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1644)三四俩月,华夏至少七次“变脸”,并次次改变了今后三百年的命

白梦评过去 2025-04-23 00:49:33

崇祯十七年(1644)三四俩月,华夏至少七次“变脸”,并次次改变了今后三百年的命运: 1.吴三桂及时勤王。明廷三月初召吴三桂勤王,如果他率领骑兵快马加鞭,完全可以在北京城破前到达的,那要守卫成功了,明朝不就可以再活一段时间了。 2.李吴联手抗清。其实早在吴三桂“引”之前,清军已然集倾国之师踏上入主中原的道路了,不是走山海关,而是从蓟州与密云处跨越长城。可即便如此,只要李吴联手,还是有望打退清军建立大顺王朝的。 3.清军乘虚而入京城。清军趁李吴山海关开战时,继续按原有路线快速入关直扑北京城,打李自成一个措手不及,还是有望占领北京,成功入主中原的。 4.李自成不中诈降计。李自成征讨吴三桂时中了人家诈降计,耽误了三天时间,否则完全可在清人到来前拿下山海关的。那守关抗清,成功机率就大了,多尔衮打不下来,不退兵又能咋办呢。 5.大顺调兵护京。李自成一攻克北京,就抓紧从各地再调精兵来京,以充实都城与京畿之地的防卫力量。这样即便从山海关败退而回,也可好好守卫一下京城的,说不定就守住了呢。 6.不征讨吴三桂。其实宋献策、牛金星与李岩等人都劝过,但李自成不听,还是亲征了。那要不讨呢,守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应该不会再降清了;而清军即便破长城打过来,李自成以逸待劳,打退清军谁说不可能呢? 7.实战中的样子,就不细说了。

0 阅读:0
白梦评过去

白梦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