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郑板桥接到一桩风流案。无赖吴公子状告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小尼姑。来龙去脉搞清楚之后,是那无赖吴公子诬告。可是郑板桥居然问那尼姑,“小尼姑,你想不想还俗啊?”然后又夸那吴公子一表人才! 这事儿在范县传开了,老百姓都摸不着头脑。郑大人平时断案如神,怎么这回偏帮着无赖说话?茶馆里几个老汉直摇头:"莫不是看那吴家有钱有势?"直到第三天升堂,真相才水落石出。原来郑板桥早查明白,那小尼姑本是吴家丫鬟,被吴公子逼得逃进庵里,小和尚是她青梅竹马的表哥。郑板桥故意说反话,就是要让吴公子得意忘形,当堂露出马脚。 范县的春天来得特别早,郑板桥总爱背着双手在田埂上溜达。有次看见老农王老汉蹲在地头犯愁,他二话不说脱了官靴就下地。裤腿卷到膝盖,跟着扶犁耙地忙活半天,惊得王老汉直作揖。后来县里人都知道,这位县太爷见不得百姓受苦,谁家遇上难处,他准能从袖子里摸出几两碎银子。 衙门后院的槐树下常摆着张矮桌。郑板桥审完案子就爱在那儿画画,画着画着就有百姓凑过来。卖豆腐的李大嫂壮着胆子求幅字,他蘸墨就写"清白传家";街口卖糖人的张老头得了幅"甜透人生"。有次几个孩童围着看,他顺手画了丛兰花,逗得娃娃们拍手笑:"比真花还香哩!" 那年头黄河闹水患,范县却安安稳稳。郑板桥带着衙役们把河堤加固了三尺高,雨季来临前亲自扛沙包。夜里提着灯笼巡堤,困了就裹着蓑衣在堤上打个盹。百姓们看在眼里,自发组织起来跟着守夜。后来邻县都淹了,唯独范县的庄稼绿油油地挺立着。 腊月里郑板桥总要干件特别的事。叫师爷把县衙的账本翻出来,挨个核对赋税征收。发现多收的立即退还,短了的自己掏腰包补上。有年冬天退完税银,他的官袍袖口都磨出了毛边。夫人打趣说:"老爷这官当得,倒贴俸禄不说,连新衣裳都穿不上。"他摸着胡子笑:"心里暖和,比穿貂裘还舒坦。" 范县街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见着郑大人不用跪。他老远就摆手:"跪什么跪,留着膝盖种地去!"有回巡视集市,卖菜的刘婆子腿脚不便没起身,旁边商贩吓得直拽她衣角。郑板桥反而蹲下来帮刘婆子摆好菜筐,临走还买了把韭菜。打那以后,百姓见着他都是乐呵呵打招呼,像遇见自家亲戚似的。 郑板桥在范县待了四年,走的时候静悄悄的。天没亮就套好了马车,没想到城门口黑压压站满了人。王老汉抱着新收的麦子,张老头捧着糖人,李大嫂的豆腐筐上盖着"爱民如子"的匾额——都是他平日随手写的。车轱辘转起来那刻,不知谁先哭出了声。
一天,郑板桥接到一桩风流案。无赖吴公子状告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小尼姑。来龙去脉搞清楚
雨后清新心舒畅
2025-04-23 06:41:53
0
阅读:116
乌里雅苏台地区
公元499年农历一月,晚年的北魏孝文帝身患重病,南齐朝派陈显达,率军四万北伐北魏,给北魏造成巨大压力,北魏孝文帝不放心别的将领,他忧虑的说:陈显达北伐,朕不亲自出征,恐怕难以打败他,三月初,北魏孝文帝本人统领军队,坐在马车里,带病出征,北魏军进至马圈城,与南齐陈显达军遭遇,北魏军一鼓作气,击败南齐陈显达的军队,取得了胜利,然而,北魏孝文帝的病情,因为在战争中,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和护理,他死在凯旋班师、回朝的半路途中,享年三十三周岁,虚岁三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