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得知李开峰投敌后,戴笠一怒之下直接放话:“谁铲除李开峰就赏他20万大洋,军统宁可砸锅卖铁,也必须除掉此人!”
军统局的核心办公室里灯火通明,氛围凝重。戴笠站在窗前,神情冷峻,目光紧紧盯着南京的远方。他手中紧握着一封刚刚送到的密信,信的内容让他怒不可遏——李开峰,曾经被他视作亲信的特务头目,竟然叛变投敌,投入了汪伪政府的怀抱!
李开峰是谁?他曾是戴笠的左膀右臂,掌握着大量军统内部的核心情报,尤其是抗日时期的谍报网络。作为一个能力出众的情报官,他被认为能够胜任任何危险任务,也曾立下赫赫战功。
消息传来,戴笠感到胸口仿佛被一块巨石压住。他立即召集军统高层开会,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每个人的脸色都沉重无比。
“李开峰投敌,我们所有的计划都可能暴露,”戴笠的声音带着一种冰冷的决断,“他掌握的情报太多,若不尽快解决,将后患无穷。”
四周一片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等着他的下一步指示。
突然,戴笠一拍桌子,愤怒之下猛然起身:“从现在开始,谁铲除李开峰,赏他20万大洋!军统宁可砸锅卖铁,也必须除掉此人!”
这一声震撼全场,所有在场人员的心跳都仿佛停了一拍。李开峰的命运,从这一刻起,注定不再是简单的背叛者,他已经成为了军统全力追杀的目标。
李开峰曾是戴笠眼中的得力干将,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乡村家庭,少年时就展现出过人的智慧和胆识。他加入军统后迅速崭露头角,常常被派遣执行危险任务,每次都能全身而退。在南京沦陷前的几年里,他潜伏在日军控制区内,搜集了大量的日军情报,为抗日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一切似乎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或许是长期的紧张生活让他心生倦意,或许是面对汪伪政府抛出的橄榄枝,他动摇了。有人猜测,李开峰之所以投敌,除了个人的利欲熏心,更是因为看到了抗日局势的恶化,对胜利不再抱有希望。
无论李开峰如何看待自己,戴笠却无法容忍这种背叛。戴笠一向对叛徒严惩不贷,李开峰的背叛在他眼中不仅是个人的失败,更是整个军统系统的耻辱。
时间紧迫,军统立即组织了一支精英行动小组,由戴笠的亲信阮清源负责。阮清源在军统内以冷酷和果敢著称,他接受任务后没有丝毫迟疑,立即开始部署追杀李开峰的计划。
整个行动小组被分成多个小队,负责不同的区域和任务。追杀行动的核心在于速度和隐秘,因为李开峰已经在汪伪政府的保护下,很可能已经得到了日本人的庇护。
1942年11月的一个夜晚,南京的天空下起了小雨,街道上一片阴冷。阮清源的小队秘密进入了上海,他们得到情报,李开峰近期可能会在上海和汪伪高层接触。阮清源决定抓住这个机会,给李开峰致命一击。
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顺利。李开峰显然已经察觉到了军统的追杀,行踪极其隐秘,频繁更换藏身之处。一次次的伏击都扑了空,行动小组屡次遇到挫折。
在此期间,戴笠不断从南京发来催促的电报:“必须加快速度,绝不能让李开峰活着!”
这场暗杀行动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时间一天天过去,李开峰的行踪越来越难以掌握。而与此同时,汪伪政府也加强了对李开峰的保护,形势变得愈加复杂。
随着追杀行动的延长,军统内部的压力越来越大。戴笠虽然焦急,但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场对个人的追杀,而是一次关系到整个军统名誉的较量。如果李开峰得不到及时铲除,那么更多的人可能会效仿他的背叛,军统内部的信任体系也将被彻底摧毁。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阮清源终于得到可靠的情报:李开峰藏身于上海法租界内的一处隐蔽的公寓。法租界历来是一个复杂的区域,日伪政府的力量也无法完全渗透进去,这里成为了许多特务、叛徒和商人的藏身之所。
“今晚动手!”阮清源低声命令道。
凌晨时分,行动小组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法租界。街道上静悄悄的,只有几只野猫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小组成员们身穿黑衣,手持消音枪,迅速包围了目标建筑。
他们小心翼翼地靠近公寓的入口,准备发动突袭。公寓内却突然传出激烈的枪声,原来李开峰早已布下重兵防守,等待军统行动的到来。这场伏击瞬间变成了一场正面交火。
枪声在夜色中不断响起,行动小组与李开峰的护卫队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李开峰显然已经走投无路,他不再掩饰自己的叛国立场,甚至亲自端起枪,与军统特工对峙。
最终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李开峰倒在了血泊中,结束了他短暂的叛徒生涯。
李开峰的死讯很快传回南京。戴笠在得知消息后,久久没有说话。他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远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尽管他成功地铲除了一个威胁,但他心里明白,这只是抗日战争和谍战中的一个小插曲,未来的战斗还远没有结束。
戴笠沉默片刻后,终于转过身来,对手下的人轻声说道:“此事已了,但我们不能松懈,李开峰不过是众多叛徒中的一个,军统的信任和名誉,不能被出卖。”
这句话说得坚定而冷酷,也昭示了戴笠一贯的铁血风格。
兔子
李开峰化名余芥,是由毛森指挥被刘全德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