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伪装成老农,去军部开会,不料被汉奸拦下。警卫性急要掏枪,张云逸连忙按住:“不要慌,见机行事。”
抗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那天,张云逸正要去军部开会,他一身老农的打扮,破旧的棉袄,头戴草帽,低调得像个普通的乡下人。可谁能想到,他其实是新四军的副军长。为了避免被敌人认出来,他刻意伪装了一番,悄悄赶路。
就在船靠岸时,意外发生了。一队伪军从岸边冒了出来。为首的小队长一眼扫过去,盯着船上的张云逸和其他几个人,明显有些怀疑。
张云逸身边的警卫员看出了危险,手已经摸向腰间的枪。眼看气氛越来越紧张,张云逸心里一动,立刻伸手按住了警卫员的手臂,低声嘱咐:“别慌,见机行事。”
张云逸,这个名字在抗日战场上可是响当当的。作为新四军的副军长,他不仅在军事上经验丰富,还特别懂得随机应变。
他早年参加过不少革命活动,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斗,见过各种危险场面。领导新四军期间,他多次带队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指挥游击战斗,靠的就是冷静与沉着。
新四军当时在华中地区开展敌后抗战,情况复杂,既要对抗日军,还要防备伪军和特务。张云逸去军部开会,不得不低调行事,伪装打扮就是为了避开敌人的注意。
伪军小队长越看张云逸越觉得不对劲。他皱着眉头,盯着张云逸,明显在怀疑他。就在这时,张云逸突然掏出一张纸条,晃了一下就又收回去了。他沉着地说:“彭五说,今天共产党的重要人物可能会出现在这儿,我们是奉命在这里埋伏的。”
伪军小队长愣了一下,似信非信地盯着张云逸。“我怎么没见过你们?”他不满地问。
张云逸一点不慌,继续说道:“我们是从另一个据点调过来的,平桥那边的伪军老百姓都认识,露了面容易被认出来,早就让共产党知道了。”
伪军小队长听了这番话,脸上还是带着几分疑惑,但却没有再发难。这时,张云逸指着伪军说道:“你们队长跟我走,去找彭五,你们留在这里守着。”
小队长一听,也就跟着上了船。可刚一踏上甲板,张云逸的警卫员突然出手,几下就把伪军队长按住,枪抵在他腰上。张云逸镇定自若,命令道:“带我们去找彭五!”
船继续向前行驶,很快他们就找到了那个叛徒彭五。
张云逸成功抓住了他。等回到岸边,张云逸把彭五交给手下处理,并对伪军队长说:“你现在回头还有机会,如果继续替日本人干活,下场就跟彭五一样。”
伪军队长吓得脸色发白,没敢再说话,灰溜溜地走了。张云逸这场行动,真是有惊无险。他不仅成功渡河,还抓住了叛徒,把潜在的危机扼杀在了萌芽中。
张云逸这一次的行动,看似简单,实则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他没有选择用武力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冷静的头脑和巧妙的语言,化解了眼前的危机。
其实,抗战中这样的场面并不少见,但每一次都能看出,张云逸的反应之快,思路之清晰,非同一般。
在抗日战场上,张云逸多次领导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与日军、伪军斗智斗勇,表现得极其出色。他和刘少奇一起指挥新四军江北部队,面对日军大规模扫荡时,制定了灵活的反击计划,避敌锋芒、出其不意,在运动中消灭敌军。
这种战略思维,使得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上屡屡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