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听到庞众望在清华大学活动上说的那句话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以744分高分考入清华的“寒门贵子”,真的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近日,清华博士生庞众望捐出数百万元科研专利奖金的消息,让不少人心里为之一动。 庞众望这个名字或许有些人还有印象,八年前,河北沧州那个农家少年家境极其困难,他五岁学做饭,课余捡废品补贴家用,靠着自己一点点攒下的钱和惊人的毅力,最终以744分的高分考入清华。 当年,“寒门贵子”的故事曾激励了很多人。 八年时间过去,如今的庞众望是清华园里埋首科研的博士生,当他在采访中说出“科研报国”时,我们能感受到这四个字背后,是一个青年人结合自身经历和时代需求的真诚选择。 对于这次捐款,很多人自然会想:这样一个苦出身的孩子,家里难道不需要这笔钱吗?几百万对任何家庭都不是小数目,他怎么就舍得捐出去? 这个答案,或许要回到他走过的这一路上去寻找。 1999年出生的庞众望,童年几乎是在家徒四壁中度过的,母亲下肢瘫痪、常年卧病,父亲患有精神疾病,状态时好时坏,生活的重担早早落在了他稚嫩的肩上。 物质匮乏是现实,但奇怪的是,多年前面对采访镜头时,这个少年脸上少有自卑,反而坦然地说不觉得自己的家“有什么拿不出手”。 这份超越年龄的韧性和沉稳,是他考入清华时除了高分之外更厚重的行囊。 进入清华后,曾经的关注并没有让他迷失,大学期间他一头扎进了学习和科研,图书馆、实验室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 据说,为了攻克一个实验难题,他曾在洗澡时灵光一闪,顾不上穿好衣服就冲出去记录,最终摸索出了一套新方法。这股钻研劲头也让他收获了不少荣誉和奖学金。 学业有成,但他从未忘记来时的路,他用母亲的名字设立了“志芹”助学金,专门帮助那些和他一样来自贫困地区、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学生。 自己淋过雨,才更想为别人撑一把伞。这笔钱对他和家人来说是重要的,但他选择让它流向更需要的地方,帮助更多像他当年一样的学子。 所以,当庞众望说起“科研报国”时,这四个字显得格外有分量。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在苦难中淬炼过、懂得感恩与回馈的年轻人,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浪潮的真实写照。 从捡废品上学的少年,到投身科研报国的青年学者,庞众望的经历早已不是简单的“逆袭”故事,它展现了一个人如何在重压下保持向上的力量。 人们曾为他的不卑不亢动容,如今更为他这份脚踏实地的科研追求和推己及人的选择,由衷赞佩!这或许才是“寒门贵子”标签之下,真正触动人心、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 来源:人民日报
清华学霸庞众望的操作让三百万人坐不住了!刚拿下300万科研大奖,这位寒门贵子转头
【5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