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王健林建立了5家万达,但需要使用上百吨的玻璃,采购员为了能拿回4万元

琼瑶舞月裳 2025-04-23 13:31:46

1999年,王健林建立了5家万达,但需要使用上百吨的玻璃,采购员为了能拿回4万元的回扣,决定只从福耀玻璃采购。曹德旺了解之后,让总经理黄中胜离职。后来,某家玻璃厂为黄中胜开出了30万的年薪,但黄中胜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1999年,王健林的万达集团正忙着在全国开疆拓土,一口气建了五座万达广场。这可不是小工程,光是玻璃就得用上百吨,做幕墙、搞装饰,全都得靠它。当时的玻璃市场竞争激烈,但福耀玻璃硬是凭着质量好、价格公道,成了万达的首选供应商。 交易敲定后,大家都以为这是桩稳赚不赔的买卖,可谁也没想到,背后居然藏着个大坑。采购员为了私吞4万元回扣,拍板决定只从福耀拿货,把其他厂商全踢出局。这事儿传到曹德旺耳朵里,他二话不说,直接把总经理黄中胜给撤了。可故事到这儿还没完,后来有家玻璃厂给黄中胜开出30万年薪的肥差,他却连眼皮都没抬就拒绝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曹德旺这人,出身苦得很。1946年出生,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14岁就辍学跑去谋生路。早年在街头摆摊卖水果,修自行车,风吹日晒,赚的那点钱也就够填饱肚子。到了1976年,他在福清一家快倒闭的玻璃厂干起了采购员,推销水表玻璃。那会儿厂子破得不行,设备老旧,订单也少得可怜,但他硬是靠着一股拼劲,把活儿干得有声有色。 1983年,他看准机会,承包了这家厂子,把业务转向汽车玻璃。1987年,他拉了11个股东,凑了627万,正式成立了福耀玻璃有限公司。创业那几年,他没少跑市场,拿着样品一家家车企去谈生意。1993年,福耀在上交所上市,成了福建民营企业的头一批标杆。从街头小贩到行业大佬,曹德旺靠的是实打实的努力,半点水分没有。 黄中胜呢,也是福耀早期的顶梁柱。他念过厦门大学,还拿了个MBA学位,脑子活络,办事利索,当上总经理后负责采购和对外合作。曹德旺挺器重他,厂里的大事小情都交给他打理。他在公司里风光得很,跟客户谈合作、管生产线,忙得脚不沾地。那时候福耀正处于上升期,黄中胜的能力确实帮了不少忙。可惜,人有时候就是经不住诱惑,1999年的那场回扣风波,把他这半辈子攒下的名声全砸了。 事情是这么爆发的。1999年秋天,万达的五座广场项目启动,对玻璃的需求量巨大。福耀这边接到订单后,黄中胜亲自盯着这笔生意,核对清单、签合同,忙得不亦乐乎。万达那边也很痛快,合作敲定得顺利。可没过几天,曹德旺在厂里查账时,发现了不对劲。 一份内部报告摆在他面前,上面写得清楚:黄中胜为了拿4万块回扣,私自决定让福耀独家供货,把其他竞争对手全挡在门外。这可不是小数目,那年头4万块够普通人家过好几年了。曹德旺气得不轻,当天就把他叫到办公室,直接宣布撤职。黄中胜收拾东西走人,福耀内部也因为这事儿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这事对福耀来说是个教训,曹德旺后来加强了公司的管理制度,采购流程变得更严谨透明。黄中胜被撤后,日子过得不太好。他出了福耀的大门,外面等着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冷冰冰的现实。几个月后,有家中小玻璃厂看中他的经验,主动找上门,开出30万年薪的高价。这在当时绝对是顶级的待遇,比他在福耀的12万年薪高出好几倍。负责人把合同往桌上一放,条件优厚得让人眼红。可黄中胜翻都没翻,直接推回去,摇头说不干,就这么走了。 这事挺让人摸不着头脑。按理说,他刚丢了工作,又没啥积蓄,30万年薪怎么也该是根救命稻草。可他为啥不要呢?后来才知道,这跟曹德旺早年对他的一点恩情有关。多年前,黄中胜家里出了大事,妻子难产,孩子生下来就得了脑瘫,医药费像座山压着他。他实在没办法,找到曹德旺,想租公司附近一套公寓住。曹德旺没多想就答应了,还特意减了租金,让他一家能有个落脚地。那时候黄中胜正走投无路,曹德旺的这步棋算是帮他渡了难关。 撤职之后,曹德旺有一次在福清街上碰见黄中胜。两人聊了几句,曹德旺问他为啥连30万都不要。黄中胜提到那段旧事,说起曹德旺当年的帮忙,语气挺平静,没多解释。曹德旺听完也没多说,只是递了根烟给他。后来黄中胜找了家小厂干技术顾问,工资不高,活儿也不重,就这么过着平淡日子。曹德旺这边则带着福耀越干越大,工厂开到美国、俄罗斯,成了全球玻璃行业的龙头。他还写了本《心若菩提》,里头讲了不少自己的经历,核心就一句话:做生意得凭良心。 黄中胜那4万回扣的贪念,毁了他的前途,但曹德旺当年的仗义,又多少拉了他一把。这两人之间的恩怨,说不清谁欠谁更多。1999年的风波过去后,福耀还是那个福耀,曹德旺还是那个曹德旺,可黄中胜却从高管变成了普通打工仔。他拒绝30万的举动,到底是觉得自己没脸拿,还是真心感激曹德旺?答案估计只有他自己知道。你咋看这事儿?黄中胜这人到底是咋想的?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0 阅读:0
琼瑶舞月裳

琼瑶舞月裳

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爱快乐,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