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美交锋时无人站出来调解?说到底,这场对峙最初是美国意图与全球为敌,但其他国家要么缺乏勇气,要么无心参与,无人应战,于是压力全落在中国肩头,演变为中美一对一的较量。
美国起初摆出的姿态,仿佛要与全世界一决高下,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搅得全球贸易天翻地覆,欧洲、日本、东南亚均被波及,然而最终只有中国选择正面迎战。
为何如此?其他国家惧怕美国的军事威胁与经济制裁,岂敢发声?这些国家并非不愿反抗,实则缺乏底气,只能暗中谋取利益。
例如沙特,悄然提升了对华石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巴西则瞄准中美价格差异,在大豆出口上大赚一笔;澳大利亚铁矿石商虽遭华盛顿斥责,却暗中加速为中国货轮装货。
结果美国本欲发动群攻,却演变成与中国的单挑,其他国家看清形势,明白与美国硬碰硬无益,与中国合作反而能获利。
越南便是例证,尽管与中国在南海存在摩擦,但贸易额早已远超美国,越南政府并非不明智,深知与中国交恶只会自食其果。
西班牙同样如此,与中国签订新能源大单,实惠到手,谁还会在意美国的“安全承诺”?
更何况中美实力悬殊,谁敢劝架?中国军费不菲,但主要用于防御,如东风导弹、航母等,旨在遏制美国挑衅。
美国军费高昂,但建造一艘驱逐舰的费用足够中国建造多艘,岂敢轻易开战?只能在南海、台海展示武力。
联合国呼吁双方谈判,美国却置若罔闻;东盟试图充当和事佬,但经济上依赖中国,军事上畏惧美国,岂敢多言?俄罗斯自顾不暇,印度、土耳其则忙于两边捞取好处,谁有闲心调解?
归根结底,中美这场较量涉及制度与价值观的碰撞,美国欲维护霸主地位,中国则谋求复兴,二者目标相悖,劝解亦无济于事。
冷战时期美苏亦如此,最终通过军备竞赛决出胜负,如今中美尚未到此地步,但劝架者只能徒劳无功,其他国家既无实力亦不愿卷入,宁愿选择站队谋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