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了撑得!”上月底,北京一艺术家,用500克黄金做出1000粒的黄金大米,混在5吨真的大米里面,让普通人踩上去“淘金”!谁找到黄金大米就归谁,而艺术家高高在上看着这些寻宝人,成就感很足。 在阅读过程中,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随时留言交流! 北京一个艺术区最近上演了一出魔幻大戏,艺术家杨烨炘在一个200平米的展厅里,把5吨白花花的大米铺了个遍,然后往里面藏了1000粒用黄金制成的“金米”。 这事儿一出,可不得了,直接引爆了全网的关注。 说起这事儿还挺有意思,杨烨炘花了500克黄金,搞出了1000粒金光闪闪的米粒,每粒价值300块钱。 他把这些“贵族米”撒进普通大米堆里,然后邀请路人来“淘金”,规则很简单:每人15分钟,找到就能带走。 展览一开始,现场就变成了“淘金场”! 人们拿着小铲子,有的弯腰找,有的干脆跪在地上,恨不得把每一粒米都检查一遍。 而展厅的灯光打在米堆上,照得整个空间珠光宝气的,人们忙着淘金的身影被投在墙上,还真有点像古代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样子。 但这场“寻宝游戏”火了没几天,争议就来了,因为那可是5吨大米啊,够一家三口吃六年的,这下全让人踩踏得不成样子了。 有的参与者运气好,一次能找到十几粒金米,美滋滋地带回家,但更多的人是空手而归。 而要说这展览最绝的不是淘金过程,而是现场那叫一个乱象,大米被翻得到处都是,有人为了找金子,把米堆翻得跟小山似的。 有网友看不下去了,直接喷道:“这不是艺术,这是糟践粮食!”还有人说:“怕是吃太饱了,才想出这么个幺蛾子。” 五吨大米铺在地上任人踩,这场面确实有点刺眼,尤其是对那些经历过饥荒年代的老人来说,看着粮食被这么糟蹋,心里不是个滋味。 这么多大米,要是给真正需要的人,该能帮多少家庭解决温饱问题啊。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声,杨烨炘赶紧出来“灭火”,他解释说这是一场深思熟虑的艺术行为,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在物质横流的今天,别忘了粮食才是最珍贵的。 但这番“高级”解释显然没能平息众怒,反而让更多人觉得这就是典型的“吃饱了才能想出来的点子”。 对于那5吨被踩得不成样的大米,艺术家放出豪言:这些大米将被收藏起来,当作艺术品保存。 但说白了就是这米已经不能吃了,只能硬着头皮给它升个“艺术品”的级别,有意思的是,还真有观众觉得这些大米“有纪念意义”,主动要求带回家收藏。 这事闹得沸沸扬扬的,连农村的老农民都坐不住了,有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说:“现在的年轻人怕是不知道种一粒米有多难。”确实,在农民眼里,地里的每一粒米都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哪能当玩具糟蹋。 网上的评论更是一针见血,大家觉得让这位艺术家去农村种一年地,保证他再也不敢这么玩,因为这5吨大米,差不多是10亩良田一年的产量,就这么被糟蹋了。 而这场闹剧持续到5月底才结束,但留下的思考可不少,在这个物质丰富的年代,我们确实容易忘记粮食的珍贵,只是,用糟蹋粮食的方式来提醒人们珍惜粮食,这逻辑怎么想都有点怪。 说到底,这事儿折射出的是一个简单道理,艺术创作固然需要创新和突破,但也得有个度。 当艺术跟民生底线发生冲突时,再“高级”的概念也很难让人买账,这场轰动一时的“淘金记”,最终成了一个关于“艺术边界”的深刻教训。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信息来源:九派新闻)
“京爷”也有吃瘪的时候啊!在北京地铁上一北京大爷对一个农民工出言不逊,一副高高在
【3评论】【2点赞】
band
拿粮食去玩,作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