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张云逸因病从部队返回家中,然而刚进家中,他就傻了眼,只见一位年轻漂亮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4-23 22:13:11

1923年,张云逸因病从部队返回家中,然而刚进家中,他就傻了眼,只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女人在做饭,张云逸找到妻子王氏问怎么回事,没想到妻子说:“这是我作主给你娶的另一位妻子韩碧,让她给你生个儿子。” 1923年秋天,广州的一所宅院里热闹非凡。房梁上挂满红绸,院子中央站着一位身穿红衣的女子,手里紧握着一颗红绣球。她旁边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怀中抱着一只公鸡。路过的行人无不驻足观望,却被眼前的景象弄得困惑不已——谁家结婚没有新郎? 这场特殊的婚礼,男主角正是后来被授予开国大将的张云逸,而主婚人则是他的妻子王碧珍。张云逸当时在揭阳主持工作,对此事浑然不知。新娘韩碧是一位理发师,眉清目秀,性格温和。 时间回到几个月前。王碧珍在理发时认识了韩碧,得知这位年轻姑娘十九岁,因家族没落,早年跟随父母四处乞讨,父母去世后栖身于远房亲戚家中学习了理发手艺。王碧珍直截了当地问她:"你愿不愿意有一个家?你只要愿意当我男人的二房,我今后就把你当亲姐妹。"对于从小漂泊的韩碧来说,一个安定的家是何等奢求。她犹豫再三,最终点头同意。 为何王碧珍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原来1916年,她为张云逸生下女儿张琼后,因身体虚弱再未怀孕。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王碧珍为没能给丈夫生个儿子感到愧疚。古人有"母凭子贵"的说法,没有儿子的女人见到亲家时会抬不起头。虽然张云逸常安慰她:"封建王朝早已不复存在,我干革命就是与封建专制作斗争,家里不能出现封建分子。"但王碧珍内心的包袱始终难以放下。 几个月后的一天,张云逸因患风湿性关节炎从部队返回广州治疗。推开家门,他惊讶地发现灶台前站着一位陌生女子。 "原来是来客人了呀,这婆娘也真是的,怎么能让客人干活,赶快去里屋坐。"张云逸热情地说道。 韩碧一时语塞,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王碧珍一边帮张云逸脱外套一边解释:"她叫韩碧,是我为你娶的二房。" 张云逸一把推开了王碧珍的手:"这怎么像话!这种事你为什么不和我商量?而且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向来反感这种封建思想。姑娘,你不要听她的,明天早上我亲自把你送回家。" 王碧珍委屈地说:"小韩也是苦命人,爹娘早逝,她早就没有家了。都怪我不争气,没给你生个儿子。" 韩碧也流下眼泪:"我还以为从此就有个安定的家。虽说你不在,但我们已经拜过天地,我生是张家人,死是张家鬼。" 韩碧很快为张云逸怀上了孩子,但第一个孩子出生不久便夭折了。这个打击让韩碧悲痛不已,只有在张云逸和王碧珍的安慰下才慢慢走出阴影。1928年,中共中央曾安排张云逸赴苏联学习,但由于国内局势突变,他最终返回广州,前往香港执行任务。 当张云逸抵达香港的小旅馆时,惊讶地发现韩碧抱着一个孩子在等他。"云逸,我因孩子拖身,未能去码头接你。我们又有一年多未见面了,快去看看你的宝贝儿子!"原来韩碧在他离开后不久又生下了一个儿子。临别前,张云逸为孩子取名"远之",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前程远大"。 谁知这一别竟是八年。期间张云逸领导百色起义,转战千里抵达中央苏区,又参加了长征,一直音信全无。在广州,王碧珍和韩碧相互扶持度日。韩碧每天去理发店打工,王碧珍则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张远之亲切地称王碧珍为"阿娘",后来回忆道:"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在理发店打工,我的衣食住行都是阿娘操心,所以孩童时代,我更亲近阿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轰炸了广州,王碧珍不幸遇难。此后韩碧只身一人撑起整个家。同年底,到香港开展华南抗日统一战线工作的张云逸,经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韩碧母子。见面时,韩碧泪流满面:"我找你找的好苦,王姐已经不在了。"得知此消息,张云逸十分悲痛。 短暂的团聚后,张云逸又奉命前往武汉参加新四军组建工作。韩碧不舍与丈夫再次分离,要求带着孩子同行:"一家人哪怕死,也要死在一起!"但张云逸考虑到安全因素,答应安排妥当后再派人接她们。 1939年9月,韩碧带着张远之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新四军军部,但张云逸已率部前往江北作战。韩碧母子留在军部,韩碧参加教导队学习文化,视野逐渐开阔。1940年2月,二人前往江北寻找张云逸,却在安徽无为遭国民党部队包围扣押。危急时刻,韩碧叮嘱儿子:"你不能说你姓张,而要说你姓麦。你是张家的一条根,要坚强地活下去,长大拿枪干革命,为我们报仇!" 敌人认出韩碧后,逼她给张云逸写信诱降,她斩钉截铁地回绝:"让我劝降我丈夫,那是白日做梦!"经组织多方营救,1940年9月母子二人终获释放。与张云逸团聚后,韩碧被安排在供给部当出纳员,1941年3月光荣入党。 1945年,韩碧又生下女儿张远明,不料孩子一岁半时突发高热夭折。当时张云逸正在延安汇报工作,韩碧精神受到严重刺激,直到小儿子张光东出生后才逐渐好转。

0 阅读:65
鹏天玩转旅游

鹏天玩转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