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鼎盖山炮火连天,硝烟弥漫。18岁的战士潘天炎感觉到肠胃不舒服,离开坑道解决,等他拉起裤子,发现战友们撤退了,整个阵地只剩下他一个人。 潘天炎刚提上裤子,耳边就传来一阵枪声。他下意识地抓起身旁的武器,飞快跑回阵地,心却沉到了谷底——整个阵地空无一人,战友们早已撤退,只剩下他一个人面对潮水般涌来的美军。 远处,美军的身影越来越近,子弹像雨点般落在他周围的土地上。"我怕是要死在这了,临死前,还不如拉几个垫背的。"这个想法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却给了他莫名的勇气。一个做好了死亡准备的人,反而什么都不怕了。 就在几小时前,他还和战友们一起在鼎盖山256.4高地的阵地上,准备迎击美军的进攻。那时候,他只是志愿军38军112师334团6连9班的一名普通副机枪手,18岁的年纪,本该是在校园里读书的年华,却已经站在了朝鲜战场的最前线。 美军的进攻比想象中更加猛烈。他们以一个团的兵力,在十几辆坦克的掩护下,对鼎盖山发起了连续两天的猛攻。9班长陈希文带领潘天炎在内的7名战士,被安排在阵地的最前沿。面对分三路扑来的两个营的美军,潘天炎和副班长负责应对其中一路。 战斗刚开始不久,副班长就不幸负伤,不得不退下阵地。这让年仅18岁的潘天炎独自面对一路敌人的进攻。在那危急时刻,他没有慌乱,而是急中生智,把6颗手榴弹捆在一起,用破铁线将铁环接起来,埋在工事前面,上面还盖了自己的帽子做掩饰。 当美军冲上阵地踩到他的帽子时,他猛地拉动电线,"轰"的一声巨响,炸倒了一片敌人。这个临时想出来的战术虽然奏效,但敌人人多势众,炮火凶猛,上级很快下令9班战士撤退到主阵地。 就在这紧要关头,潘天炎突然感到肚子一阵剧痛。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不得不先跑到一处隐蔽的地方解决个人问题。他本以为能很快解决完跟上战友们,没想到这一去,竟成了命运的转折点。 当他回到阵地时,战友们已经撤离,而美军的第二波进攻已经开始。他不仅错过了撤退的时机,还将独自一人面对接下来的战斗。绝望中,潘天炎握紧了手中的武器,目光坚定地望向远处正在逼近的敌人,准备与命运展开一场孤独的较量。 面对黑压压涌来的美军,潘天炎第一件事就是清点自己的武器弹药。他翻遍身上的口袋,检查卡宾枪的弹夹,结果让他心凉——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在战场上,一颗子弹几乎等于什么都没有。他摸了摸背包里的几颗手榴弹,知道这就是他所有的家当了。 "这一颗子弹,得留到最关键的时刻用。"潘天炎心里盘算着,把子弹小心地装回枪膛。这时,第一波美军已经冲到了阵地前沿。潘天炎毫不犹豫地拔出一颗手榴弹,拉开引线,用力扔了出去。"轰"的一声巨响后,美军被炸得四散奔逃。 趁着敌人暂时撤退的间隙,潘天炎赶紧抢修被炮火损坏的工事,同时在阵地上搜寻散落的弹药和武器。他知道,要想继续战斗,就必须设法补充弹药,最好能缴获几支美军的卡宾枪。 正当他忙碌的时候,阵地上突然变得异常安静。这种安静在战场上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危险。潘天炎警觉地蹲下身子,屏住呼吸,仔细观察四周的动静。果然,他发现有6名美军正悄悄地向他的位置摸过来。 "同志们,快扔手榴弹啊!敌人冲上来了!"潘天炎突然高声呼喊,声音在山谷中回荡。这喊声虽然是他一个人发出的,但在美军听来,却好像有许多志愿军战士正准备反击。美军士兵们立即趴在地上,警惕地观望着。 就在这时,潘天炎敏捷地跳出工事,悄悄绕到了敌人的后方。当美军还在试图判断志愿军的位置时,潘天炎已经出现在他们身后,利用他们的惊慌,一举将这几名敌人全部消灭。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美军又发动了多次进攻,每次都被潘天炎用各种机智的方法击退。敌人甚至一度对阵地施放了密集的炮火,想要摧毁这个顽强的抵抗点。而潘天炎则躲在防空洞里,暗暗发笑:"这帮敌人真是够蠢的,为了我一个人,花血本浪费那么多炮弹。" 在第八次进攻中,当潘天炎正在与大量敌人周旋时,一名美军士兵悄悄摸到了他的身后,企图活捉他。这名美军以为潘天炎没有子弹了,可他不知道,潘天炎一直为这样的危急时刻保留着最后一颗子弹。就在美军伸手要抓他的瞬间,潘天炎迅速转身,扣动扳机,将这名敌人击毙。 紧接着,又有两名美军冲到了近前。潘天炎捡起刚才敌人掉落的卡宾枪,连开两枪,再次解决危机。然而,敌人的数量实在太多,当又一批美军冲上来时,潘天炎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身后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他回头一看,原来是6连的战友们发起了反击。美军见状,瞬间溃不成军,仓惶逃窜。就这样,在孤军奋战数小时后,潘天炎终于等到了援军。
1951年2月,鼎盖山炮火连天,硝烟弥漫。18岁的战士潘天炎感觉到肠胃不舒服,离
霞光破雾法无边
2025-04-23 22:55:51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