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位美国工程师造访中国,提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邀请:以千万年薪为诱饵,

看历史浮沉 2025-04-24 00:39:11

2019年,一位美国工程师造访中国,提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邀请:以千万年薪为诱饵,欲将一名技校毕业生挖至美国。 然而,这位技校生却不为所动,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他果断地拒绝了,简洁而坚定地回应:“给我一个亿,我亦不往。” 这个人就是洪家光。 1979年,洪家光出生在辽宁沈阳的一个小村子,小时候并没有太多的玩具和娱乐活动,但他对周围的一切总是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特别是每当看到附近工厂里忙碌的工人和转动的车床,他总是被那些精密的零件和机器所吸引。 小时候的洪家光,成绩并不突出,但他对物理这门学科却有着特别的天资和兴趣。 他常常独自一人在家中翻阅物理书籍,探索着那些看似深奥却又充满奥秘的物理现象。 他对工厂和车床的浓厚兴趣,也让他对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技术工人,亲手制作出那些精密的零件。 高中毕业后,洪家光没有选择继续深造,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进入技校学习。在技校的日子里,洪家光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毅力和决心。 技校毕业后,洪家光凭借出色的技能和扎实的基础,被分配到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工作。 这是一家专门生产航空发动机的企业,对于洪家光来说,这里是他实现梦想的地方。 进入工厂后,洪家光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追求技术的进步和提升。 于是,他主动向工厂里的老师傅请教,虚心学习他们的技术和经验。 他先后拜了12位师傅为师,深入学习他们的技术,并将这些技术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能和风格。 其中,张凤义师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师傅是一位严谨细致的老师傅,他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洪家光。 在张师傅的指导下,洪家光学会了如何更加精准地控制机床的操作,如何更好地处理各种复杂的零件加工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洪家光逐渐成为了工厂里的一名技术骨干。他每年工作超过7000小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磨练自己的手艺。 2022年,公司面临一项修理飞机发动机叶片的紧急任务。由于负责此工作的老师傅生病请假住院,这项任务变得异常艰难。 但洪家光没有退缩,他主动承担起了这份责任。 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他起早贪黑地研究打磨技术,不断试验和调整参数,最终成功完成了这项任务。 他的卓越技术和责任心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 为了进一步提升发动机叶片的加工质量,洪家光于2009年向国家申请科技立项,以金刚石滚轮为目标进行研发。 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攻克众多技术难关,他带领团队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艰辛研发。 经过1500余次试验和改进,他们终于成功突破了技术难题,打破了美国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技术封锁。 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和质量,也彰显了洪家光和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精神。 然而,在洪家光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他也面临着来自外界的诱惑和挑战。 美国工程师开出上千万年薪的优厚条件,欲挖洪家光至美国工作。 但洪家光不为所动,他坚定地拒绝了这一诱惑,表示即使给予一个亿也不会离开祖国。他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立场得到了广泛赞誉和尊重。 面对众多荣誉和成就,洪家光始终保持谦虚和低调的态度。他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名技术工人应该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他深知自己作为一名大国工匠的使命和责任,将继续努力攻克更多技术难关,为打造更强劲的“中国心”贡献力量。 在洪家光这位平凡却非凡的工人身上,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他对技术的深沉热爱和不懈追求,更看到了他对国家的坚定忠诚和无私担当。 他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卓越智慧,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人生赞歌,同时也为中国的航空工业事业铸就了卓越的贡献。

0 阅读:142

猜你喜欢

看历史浮沉

看历史浮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