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佚名古画《关羽周仓腾云驾雾像》立轴一幅尺寸:画芯长94.2CM,画芯宽53C

大万收藏张水淼 2025-04-24 08:57:50

明代佚名古画《关羽周仓腾云驾雾像》立轴一幅

尺寸:画芯长94.2CM,画芯宽53CM,(约4.493平方尺)。

装裱长186CM,裱宽64.3CM。

创作年代:明代。

题材/元素:宗教。

款识:无。

印章:无。

材质:纸本设色。

形制:立轴。

品相:古画新裱,自然老旧、此古画受过潮、受过古代房屋漏雨水滴成的厄子,此古画有折痕,此古画局部有少量的破损修补。此畫整体颜色有老旧脱落,没有原始之初艳丽。

这件是明代佚名人物国画,其实是文人画,不是宗教道场水路画,也不是宫廷工笔重彩画。现今博物馆留存的有些唐宋元明清著名的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有的署有名字、有的没有署名题名,造成古画很多是佚名古画。宋代明清都有佚名古画,就是没有任何章款的宋元明清古画叫佚名古画。其实中国画的传承很多都是在修道人之间的口传心授,没有西方绘画系统学习培训。其实很多古代著名诗人都是修道人,如李白等。

说到中国古代绘画没有像西方绘画一样成体系的传承,形成独立体系,造成中国古人物画写形上有不够精准不合透视的问题,就是古代人物画画得不象、甚至走形,这一点很多现今国人看不习惯,看不惯不等于是假的,中国古代人物画就是西画象。

隋唐美术史也记载过许多西域画僧的名字。其后千余年间出现许多善画的僧人,在中国绘画的历史上,曾涌现出不少著名的僧人画家,如:善导、贯休、巨然、法常、惠崇、朱耷、石涛等。其中不乏影响巨大的人物。清初的"四僧"代表了明末清初文人画的高峰,影响及於当代,近代则有虚谷,其后有弘一法师(李叔同),这二位都是历尽繁华,归返寂寞中国画。

这幅画描绘的是周仓扛着青龙偃月刀和关羽一起腾云驾雾的场景,周仓和关羽穿梭在祥云内,此畫很可能是明代初年的,明初明确有这样的关羽周仓祥云画题材,这件作品虽然无法考证其作者,但此畫艺术水准很高,构图合理和谐,画法流畅,用笔遒劲,线条紧密,设色浓艳厚重,周仓面呈黑色,以墨为皴,黑颜之中,其睛白亮,关羽方巾和周仓腰带敷浓重青绿之色,与全体之墨色相呼应。周仓形貌奇特扛着大刀,笔法独具,关羽圆面祥和体态魁梧。画面上点睛白色,是用了很名贵的上品天然材质作的白颜料,所以历经几百年而不褪色不变黄,如是现今白色,没几年旧变黄了。此畫上很多颜料可看出是天然矿物颜料敷彩。

这幅画是古画是肯定,很多人没有异议,这副画为什么说是明初?包浆、老旧古旧、风格、画法、彩的老化氧化程度(如周仓头上帽饰是黑彩凸起有老化冰裂、剥落,微距看)、气韵、神韻等方面看是明代。

这样在天空上云雾中的周仓关羽形象,一般只是在明初绘画作品中有,而清代反而很少见。清代关羽绘画很多是三国内的形象,虽然明代宫廷工笔重彩画也描绘过关羽的三国故事形象,但那不是明初的事。

我认为这是明初洪武29年左右关公热时的作品,那时正是关公被神话化的热衷时期,这副画的画法上接五代遗韵,又承宋元衣钵,画法高古,这不是清代的绘画风格。这是标准的文人性质的画僧虔诚造神恭敬作品。画家很谦卑,他没敢留名在神佛画像上。

为什么明初轩起了盖关公庙、出了三国演义?在古代某个时期,人,做什么事啊,轩起一股潮,古人绝非空穴来风的一时脑子热,这一点有神论和无神论看法不同。如果有高人讲起了那时的事,我们今天人看就是神话传说。

传世中最早的纸本作品为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这幅纸本设色明代人物古画是纸本很正常,这又不是明宫廷御制工笔重彩画。

很多人不会看古画,几乎从来没见过古画,人们过去在杂志中看到的中国古名画照片都很小,影响中都是颜色深褐一片很厚重,几乎什么都看不清。那时的印刷术、照相术都是受时代发展和技术限制。现今时代不同了,很多古代名迹能一比一的、甚至是放大高清印刷出来,非常清晰,真的能做到下真迹一等。

如您去故宫看唐代的《簪花仕女图》、《五牛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的真迹,或看这些作品的当今最先进的最新版的原大高清印刷品,你会发现,这些古带人物画都很单薄,并不厚重,纤纤弱弱的,不是印象中的颜色深、很厚重(除明清宫廷的工笔重彩画)。有些人可能很迷惑,建议您上故宫看看唐代宋代的人物画真迹,回头再看看此作品。

关于古画的品相,即使清代乾隆朝宫廷御制古画,也有水厄子,就是古代房屋漏雨水滴在画上形成的水渍,叫厄子。

说到品相,我想起马未都在视频上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九九几年,他和朋友在酒店一起正在吃涮羊肉,有人找到他,拿来清代乾隆宫廷内画的造瓷流程图共20幅的册页一挞子,人家就要就卖50万,他只出20万,没谈成,他后悔这个事说没把握住没买着,他说这个20页的册页半年后在香港某拍卖行卖了一亿多。并且再次在香港预展中看到这个册页,重新装裱了,修复了,厄子清洗变淡了但还看得见,讲这个故事是他后悔的感叹,视频上他回忆起很痛苦。他讲这个故事我听到他说:当人家拿出这套册页时,是掉着渣的、掉着粉拿出来的,古画册页上的粉噗噗的往下落,并且上面有很多水厄子,他在视频上也讲解了厄子。。。

看到这个故事使我们知道,一:古画经历那么长历史沧桑破损很正常。二:古代房屋有漏雨的情况,这是连王侯府邸也是不能绝对避免的。三:拍卖行、博物馆展示的古画很多是被修复如新的,不要说古画修复过你看不出来,博物馆有的著名元青花是碎片拼补修复起的,不告诉你,我们依然看不出来是修补的。四:古画很难有品相无损完美的,一般仿古的假古画才完美无损,品相一流。

古画非常稀少,书画界,有两样值钱,一个是一流的书画大师作品,像齐白石张大千吴昌硕等,再一个就是宋元明清古画值钱,古画在拍卖界动辄几亿元几千万元拍卖纪录。古画越老越值钱,古画比一流的国画大师张大千还值钱。古画很脆弱,古画每重新裱一次,颜色必被清洗冲淡一次。

《三国演义》创作年代是元末明初洪武年间。《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创作的,《三国志》创作年代280年-290年(西晋时期),正史记载的关羽(161-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蜀国名将。

荆州关羽祠,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江陵关帝庙也是始建于洪武29年。

崇拜或狂热造神时代,关羽、关帝庙祠堂就是信仰关羽是神的表现,资料所知最早就是明洪武29年,也许还有更早的,无法查知,自洪武后的明清都有造关帝庙。

记住重要一点《三国演义》是小说,是没有神话性质的,而此画描述的是腾云驾雾的场景,此古画不是描绘《三国演义》内的凡胎肉体关羽。

三国中的关公关云长武功高强,惯使青龙偃月刀,也就是说,关公的大刀耍的出神入化。后人常用“关公面前耍大刀”一词来形容一些人自不量力。但从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在关公面真有一个大刀不离手的人,但他不是耍大刀,而是专职为关公扛大刀,他的名气也不小,人称周仓。

 元代至治(公元1321—1323)年间刊刻的《全相平话三国志》一书,是现存最早反映三国故事的平话本,此书中首次出现了有周仓这个人物。在元末明初的作家罗贯中笔下,周仓是关羽的贴身随从。

周仓原为张宝部将。关羽千里走单骑时,周仓投降关羽,成为了关羽的贴身护卫。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攻打成都时,周仓跟随关羽镇守荆州。关羽水淹七军时,周仓曾生擒魏军大将庞德,关羽被孙权斩首之后,周仓在麦城大哭失声,拔剑自刎而死。

《三国演义》中常提到周仓跟随关羽活动,戏曲中常见他为关羽扛大刀。俗称“周仓无智,扛刀一世。”后世各地的关帝庙中,关羽身边常伴随着一个白脸和一个黑脸将军,无疑就是关平和周仓了,他被一致称之为周老爷。

文学作品中还说周仓最后死在麦城。据传在今湖北当阳东麦城遗址附近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周仓墓,墓碑上刻:“汉武烈侯周将军讳仓之墓”。

你们当神话故事啊,我认为不但关羽得道升天,周仓也是,甚至赤兔马都忠义升天。

0 阅读:0
大万收藏张水淼

大万收藏张水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