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东南亚四国的光伏产品,征收最高超过3521%的所谓反倾销与反补贴税。 美国这几年在太阳能光伏产业上的动作真不少,一会儿搞“双反”调查,一会儿又出台《通胀削减法案》,明显是想大力发展自己的光伏产业。 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些政策没能让美国光伏产业起飞,反倒让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越来越高,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低。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美国光伏产业本身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做东西太贵、上下游配套不足、技术人员不够,这些问题都拖累了发展。更让人担心的是,因为政治的干预,产业政策目光短浅,甚至为了眼前的政治好处,牺牲了长远的产业发展。 面对美国越来越紧的压力,中国光伏公司表现得非常坚强,而且很会想办法。一个方面,他们采取了“全球设厂”的策略,把生产工厂搬到沙特、印尼、墨西哥等地方,这样不仅能减少风险,还能打开新的销售市场。 有数据显示,2024年中东和拉丁美洲的光伏产品产量已经占到全球的35%,这可以说是对美国征收关税的一个有效回应。 另一方面,中国光伏公司也在不断增加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在多晶硅、颗粒硅、HJT、TOPCon这些关键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紧紧抓住了产业链上游的顶价主导权。 即便美国加征关税带来压力,中国光伏产业的关键零件出口量依然增长显著,这说明拥有先进技术才是应对外部挑战的有效方法。 不仅如此,中国还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绿色能源合作,已经和许多国家达成光伏产业上下游的合作协议,努力建立一个更加开放、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光伏产业经济圈。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18年,美国曾经对中国产的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想以此保护自己的产业,结果却适得其反,自身利益受损,最终不得不提前结束这项政策。 现在,美国又一次采取类似的贸易保护手段,但历史经验表明,这次的结果可能也难以如愿。 国际能源署发出明确信号:美国坚持实施高关税政策,可能反而会让自己的处境更糟,减缓达成碳中和目标的速度。而中国则很可能因此在全球光伏产业市场中,进一步加强其领先优势,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这场关税战不仅仅是中美两国的贸易争端,更是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一次大调整。遵循市场规则和技术进步的脚步,人为分割产业链的努力终将失败。 未来的光伏产业注定更加全球化和市场化。面对这场变革,各国需要调整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中国对美出口将猛降近8成,海关总署说“天塌不下来”,原来底气在这里】 世贸
【3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