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管中国人。”面对墨西哥中国领事馆工作人员的回答,墨西哥华裔刘红英很是气愤,当即就发了一篇小作文,结果她被骂的“更惨”。 事情要从2023年7月说起。刘红英早年加入美国籍,后来婚姻破裂,前夫带着孩子躲到墨西哥玩起了"人间蒸发"。这位大姐倒好,直接拨通了中国驻墨西哥领事馆的电话,张嘴就是"我孩子丢了,赶紧帮我找"。 工作人员问了句灵魂拷问:"您还是中国公民吗?"刘红英倒是诚实:"我现在是美国公民。"结果对方直接甩来一句硬核回应:"我们只保护中国公民,您该找美国政府。" 这可把刘红英气坏了,转身就在社交平台发了篇小作文,质问"生养之地是否断绝关联"。字里行间全是委屈,仿佛自己被祖国"抛弃"了。 可网友们的眼睛是雪亮的,评论区瞬间炸锅:"拿美国护照的时候宣誓效忠星条旗,出事了想起中国?""您这是把领事馆当ATM机,随用随取啊?" 要我说,刘红英这波操作,简直是"既要又要"的典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保护与协助条例》第四条明确规定,驻外机构只保护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也白纸黑字写着,领事保护的对象仅限于派遣国国民。 换句话说,刘红英既然选择了美国国籍,就该遵守"入籍宣誓"的承诺——那可是手按《圣经》发誓效忠美国的啊! 更可笑的是,刘红英在小作文里大谈"故土情怀",却选择性忘记自己早已脱离中国公民义务。网友翻出旧账,发现她早在移民前就多次在社交媒体质疑中国价值观,甚至公开表示"美国空气都是甜的"。 这种"平时骂祖国,有事求祖国"的做派,难怪被网友嘲讽为"精致利己主义者"。 其实类似的案例并非孤例。2022年,美国留学生杨舒平在毕业典礼上诋毁中国空气质量,回国后求职处处碰壁,最后只能躲到韩国。 这说明一个道理:国籍不是"双面胶",想粘哪边就粘哪边。既然选择了另一个国家,就该尊重规则,而不是把祖国当"备胎"。 刘红英事件背后,折射出部分人对"公民身份"的认知错位。国籍从来不是简单的身份标签,而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享受美国福利时高呼"自由民主",遇到困难又想"祖国兜底",这种逻辑矛盾,连墨西哥网友都看不下去:"她要是墨西哥人,早被警察轰走了。" 说到底,中国领事馆的拒绝,恰恰体现了法治社会的公平性。试想,如果每个入外籍的人都能"来去自如",那中国公民的权益如何保障?驻外机构的资源又该向谁倾斜? 正如网友所说:"领事馆不是慈善机构,更不是'国际擦屁股工'。" 这件事也给所有打算移民的人敲响了警钟:国籍变更意味着责任转移。选择成为他国公民,就该接受"权利与义务对等"的现实。否则,就别怪"生养之地"用法律划出清晰的界限。 对此,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们只管中国人。”面对墨西哥中国领事馆工作人员的回答,墨西哥华裔刘红英很是气愤
繁梦间
2025-04-24 11:04:36
0
阅读:94
飞飞飞走了
这女的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