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四川正是土改的关键时期,当调查员们踏入地主傅德辉的家时,在整理地契和田契时,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张借条,纸张已经泛黄,上面的落款赫然写着朱德的名字。 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没多久,全国上下就开始轰轰烈烈地搞起了土地改革。四川也是这次土改的重点地区,社会变化可大了。那时候,阶级斗争很厉害,调查人员们跑到各个地主家里,查财产、理地契和田契,准备给土地换个新主人。 在四川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里,调查人员走进地主傅德辉家时,意外翻到了一张旧得发黄的借条。纸条上,清清楚楚写着“朱德”两个字。就这么一件小事儿,没想到很快就被上面的领导注意到了,最后还传到了中央那里。 傅德辉虽然是个地主家的孩子,但他跟那些压榨老百姓的地主不一样,他是个有理想的文化人。他从小读书多,还去德国留了学,想学点先进技术回来建设祖国。朱德呢,他小时候家里穷,给地主当过佃农,吃过不少苦,后来走上了革命的路,成了咱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领导。他俩因为都有同样的理想,在德国时认识了,虽然出身不同,但成了好朋友。以前啊,朱德因为参加工人运动被抓了,还被赶出了国境。他去苏联学习时,手头紧得很。这时候,傅德辉大方地拿出了一百块大洋借给他,帮他解了围。为了感谢这份恩情,朱德认认真真地写了张借条,这既是还钱的保证,也是他们友情的见证。 回国后,因为战乱,傅德辉没能实现用工业救国的梦想,只好回老家隐居。而朱德呢,一头扎进了革命,后来还成了开国的大功臣。 好多年以后,那张借条又被找了出来。朱德一听这事,马上关心起来,还邀请傅德辉到北京见面。两位老朋友好久不见,心里五味杂陈。朱德劝傅德辉别放弃当年的理想,一起为新中国出力。就这样,傅德辉进了国家的科研单位,专心搞化工研究,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国家的爱。 他们的友情,不受身份和时代的限制,在新中国成立后那段特殊的日子里更加深厚。这不仅让人看到了人性的美好,更看到了他们对祖国深深的爱和责任。他们的故事,到现在还让人感动和佩服。
1950年,四川正是土改的关键时期,当调查员们踏入地主傅德辉的家时,在整理地契和
永贞谈娱乐
2025-04-24 11:19: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