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沈阳获得解放,被关押狱中的俘虏们获得营救。其中,东野二纵4师1

琼瑶舞月裳 2025-04-24 12:03:59

1948年11月,沈阳获得解放,被关押狱中的俘虏们获得营救。其中,东野二纵4师11团2营副营长于得水也回到部队,见到了副师长郑本炎。郑副师长怒骂道:“你他X的,把老子的脸都丢光了,还有脸来见我。” 1948年11月,沈阳解放的炮声响彻东北,俘虏们被营救出狱,革命迎来胜利曙光。然而,在这欢庆背后,却藏着一个让人唏嘘的故事。东野二纵4师11团2营副营长于得水,曾经在前线拼过命的硬汉,却在敌人高压下崩溃,上了电台发表反动言论,背叛了战友和信仰。回到部队,他面对副师长郑本炎的怒骂:“你他X的,把老子的脸都丢光了,还有脸来见我。”这一声吼,撕开了他从英雄到叛徒的裂痕,也让人忍不住想问:人性到底能脆弱到啥地步? 1948年11月2日,沈阳正式解放,这是辽沈战役的关键一战。东北野战军势如破竹,国民党部队溃不成军,大批俘虏被关押在狱中。随着解放军攻入沈阳,这些被俘的士兵迎来了新生,其中就包括东野二纵4师11团2营的副营长于得水。沈阳的解放不光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革命信仰的一次大考。老百姓欢天喜地,部队士气高涨,但对于得水来说,这一天却成了他人生最灰暗的转折点。 辽沈战役打得有多惨烈,大家心里都有数。国民党军有几十万人马,装备也不差,可还是被东野打得满地找牙。沈阳作为东北重镇,战略地位那是不用说,解放后直接给共产党控制东北铺平了路。俘虏们被救出来时,有的激动得哭了,有的悔恨自己站错了队。可于得水不一样,他不是普通的俘虏,他是个“名人”——因为他干了件让人瞧不起的事。 于得水不是个小角色,他是东野二纵4师11团2营的副营长。这支部队在辽沈战役里没少出力,二纵更是出了名的能打硬仗。作为副营长,于得水不是新兵蛋子,他在前线跟敌人干过仗,流过血,手底下管着几百号人,算得上是个有担当的军人。战友们提起他,可能会说:“老于那家伙,打起仗来不要命。”可谁也没想到,这么个硬汉子,竟然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他那时候的职务不算高,但也不低,副营长在作战中得听团长的指挥,同时还得带着兄弟们冲锋陷阵。东野的部队纪律严,战斗力强,靠的就是一股子信仰和团结。可于得水这人,硬是让这股子精神蒙了灰。 于得水叛变的具体时间和细节,史料里没细说,但从他后来的遭遇看,八成是在被俘后扛不住敌人的威逼利诱。国民党抓到他这种级别的军官,肯定不会轻易放过。可能是严刑拷打,也可能是许诺高官厚禄,总之他没挺住,上了电台,公开说了些反动话。这事儿在当时可不是小打小闹,电台广播传得远,部队里不少人都听见了,简直是往战友脸上扇巴掌。 他说的啥,现在没啥详细记录,但肯定是攻击革命、吹捧敌人的那一套。于得水这步棋走得臭不可闻,直接把自己从英雄变成了人人唾弃的叛徒。战场上流血流汗换来的荣誉,一下子全砸了。 沈阳解放后,于得水跟着被救出的俘虏回到了东野二纵。按理说,他这种身份的人回来,部队得好好审查。可还没等正式处理,他就先撞上了副师长郑本炎的火气。郑本炎是二纵的硬茬子,脾气大,作风硬,看见于得水回来,直接开骂:“你他X的,把老子的脸都丢光了,还有脸来见我。”这话糙,但句句扎心。郑本炎为啥这么生气?因为于得水不光丢了自己的脸,还连带着让整个部队蒙羞。 郑本炎那句“把老子的脸都丢光了”,听着像是气话,但背后是真失望。一个副营长叛变,传出去部队还怎么带?战友们还怎么抬头?于得水回来那一刻,估计自己也知道,这辈子算是完了。 于得水的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掂量掂量。他为啥叛变?有人可能会说,人在枪口下,谁不怕死啊?可战场上比他惨的多得是,宁死不屈的也不少。东野的战士们打仗靠的可不光是枪炮,还有一股子信念——为穷人翻身,为新中国拼命。于得水扛不住,说明他心里那根弦断了。 这不是说他天生就孬种,可能他本来也信革命,但到了绝境,生存的本能压过了信仰。敌人给他挖了个坑,他没跳过去,反而栽了进去。可惜,这一步迈出去,就再也回不了头。 于得水的悲剧,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儿。1948年那会儿,战争还没打完,考验人心的关口还有一大堆。沈阳解放后,东野接着南下,全国解放的脚步越来越快。那些坚持信仰的,成了英雄;像于得水这样动摇的,就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这事儿放到现在看,也挺接地气。人活一辈子,谁没点低谷?关键时候,是咬牙挺过去,还是跪下求饶,就看你心里有啥支撑了。于得水缺了那份硬气,留下的教训却挺实在——信仰不是嘴上说说,得刻在骨子里。 于得水从副营长到叛徒,短短一步,毁了一生。沈阳解放的炮声里,他成了个刺眼的注脚。信仰没了,人就垮了,这道理简单又残酷。你说呢?要是在生死关头,你能扛住不弯腰吗?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吧,咱们一块儿琢磨琢磨,人性这东西到底有多禁得起摔打。

0 阅读:121

猜你喜欢

琼瑶舞月裳

琼瑶舞月裳

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爱快乐,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