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六万元,俞叔差点把小儿子的家庭拆散,可村里人都认为他没做错。 2008年,俞叔家的大儿子俞大勇准备盖一栋二层小楼,夫妻俩自己手里有十多万,又借了五万,还差六万。 两夫妻愁的吃不下睡不着。 俞叔大手一挥,安慰大儿子道: 你们别犯愁,我明天就去城里找小勇,让他帮你一把。 大勇赶紧阻拦: 爸,你可别去问弟弟借钱,弟媳的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弟弟不当家,要是被弟媳知道我们去借钱,她准得闹。 俞叔生气一拍桌子: 她敢!当初要不是你支持小勇去读大学,他们哪里来今天的好生活?如今你有困难,做弟弟的帮一把,不是理所当然吗? 大勇还是劝: 爸,我与小勇之间的事,你就别掺和了,他现在有自己的家庭,我们应该多体谅他的难处。 俞叔哪里听得进大勇的劝告?他有他自己的道理。 俞叔老伴去世的早,他一人拉扯大三个孩子不容易,大勇从小就懂事,初中没毕业就主动回家帮着家里忙里忙外。 小勇比大勇小八岁,当年他考上大学,正逢俞叔做了一个大手术静养在家。 俞叔劝他: 小勇啊,这个大学你就不要去读了吧,一年要花那么多钱,我们家哪里拿得出? 我这一场病,不但把家里的钱搭了进去,还欠下一屁股债,实在是供不起你了。 你哥和你姐都有自己的家庭与孩子要顾,他们的生活过得也不容易,哪里能帮得上你什么忙?你就死心吧。 可小勇一门心思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眼看自己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却没有钱去读,他哪里甘心? 可不甘心又能怎么样呢?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他不低头也不行。 正当他含泪背着行囊要出去打工时,大勇夫妻来了,大勇从口袋里掏出来一叠钱给小勇说: 这钱你拿着,我们家好容易出了你一个大学生,如果放弃了的话,实在是太可惜了。 这个书你一定要读下去,你不要担心钱,我与你嫂子会慢慢帮你凑的。 不就是四年吗?咱们一家子努努力,把你供出来了,以后你就有前途了。 咱爸你也别担心,一切有我与你嫂子呢。 小勇接过哥哥大勇的钱,感动的热泪盈眶,扑通一声跪地感谢,还说自己以后有了出息,一定会报答大哥大嫂的恩情。 大学四年,大勇夫妻节衣缩食供着这个弟弟。 小勇毕业出来后,去县城的交通局做了一名会计,两年后,娶了一位做老师的城里姑娘方静为妻,并且生下一个儿子。 眼看弟弟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大勇很是为他高兴。 可俞叔不高兴。 他总觉得这个小儿媳看不起农村人,一年到头也不肯回来,小儿子自从结了婚,回老家看他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他也不爱去小儿子家,不想看小儿媳的冷脸,可是,看着大儿子夫妻为了盖房子的事愁得寝食难安,他就不忍心。 第二天,他偷偷摸摸坐上公交车,直接去了交通局去找小儿子。 小勇现在日子过得很惬意,经过10多年的努力,他已经是单位主办会计,他老婆方静也升为了副校长,生活水平相当不错。 看到老父亲来找自己,他吃了一惊,他知道,老人无事不登三宝殿。 他没有敢把老父亲带回家,在办公室就问来有什么事? 俞叔也没客气,把大勇盖房子差钱的事告诉了他,并且直截了当提出,让小勇支持大勇六万元。 小勇为难了,因为家里的收入都被方静捏着,他拿不出来这么一大笔钱。 俞叔一看小勇这副模样,生气道: 你还有没有一点良心?难道你忘了你读大学你大哥大嫂对你的好吗?没有他们当初的无私帮助,你哪里有钱去读书?哪里有现在的好生活? 做人可不能忘本啊,如今你哥嫂遇到难事了,你作为他的亲弟弟,怎么好意思袖手旁观? 小勇被老父亲骂得面红耳赤,瞬间想起了当初自己的承诺,大哥盖房子钱不够,自己一毛不拔,的确良心难安。 他思考片刻,安慰老父亲道: 你先坐在办公室等一会,我去想办法借。 听小儿子这么说,俞叔一口气这才消了。 下午,他拿着钱高高兴兴回了家,把布袋子递给了大勇夫妻。 他还信誓旦旦道: 你们夫妻尽管拿去用,这是小勇夫妻主动给的,我没有为难他们。 大勇信以为真,夫妻俩还直夸弟弟与弟媳毕竟是知识分子,平时虽然不咋的,大是大非面前,绝对拎的清。 谁知,还没高兴两天呢,方静就知道了这事,她一人气势汹汹过来要钱。 方静放下一句话,如果不还给这6万块,她就跟小勇离婚。 这话差点没把俞叔气进医院,他顿足捶胸道: 这小儿子啊,我真是白养了! 大勇不想弟弟为了他们而离婚,赶紧把那六万元给了方静,他还劝说: 你回去可别跟小勇吵,都是我们不好,不该去麻烦你们,只要你们一家三口日子过得好好的,我们别无所求。 方静啥话也没说,拿上钱气呼呼走了。 大勇没了钱,房子只好乱摆摆搁着,一直到半年后的贷款下来,才把二层小楼建造好。 在这期间,小勇一趟也没回来过,他应该是没有脸面对哥嫂与老父亲吧? 2021年,方静得了乳腺癌,两年后去世,去年小勇再婚。 这个老婆不错,知书达理贤惠善良,经常回老家看望老人与哥嫂。 看着一大家子和和睦睦,俞叔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
为了六万元,俞叔差点把小儿子的家庭拆散,可村里人都认为他没做错。 2008年,
水笙的事呀
2025-04-25 07:52:35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