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教授直言:自己去了中国,才知道韩国人的优越感真的太盲目了。 那么,这位教授为什么这么说? 说起来不少韩国朋友对中国的看法,跟两个国家各自这些年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很有关系。 想当年朝鲜战争刚结束那会儿,韩国的日子确实难,后来是靠着美国的帮忙慢慢缓过来的。 从1953年到1960年,美国向韩国提供了大约17.45亿美元的援助。 这对当时几乎被战争摧毁、没什么发展动力的韩国来说,算是一个大托底,到了70年代,韩国狠抓钢铁,汽车这些重工业,经济一下子得到了发展。 韩国就这样成了大家说的“亚洲四小龙”之一,这段时间过得好,韩国人自然就特有自信。 正好那时候中国刚改革开放,遇到的困难不少,有些韩国人就觉得,自己的国家在经济和文化上都比中国强,觉得中国穷,落后。 甚至像金兰都教授这样有学问的人,之前也觉得中国发展起来,就是靠人多,劳动力便宜,技术什么的比韩国差。 一开始,金兰都教授也被这说法给蒙骗了。 直到后来,金兰都教授受韩国电视节目邀请,专门去了趟中国深度考察,这回是彻底颠覆了他原来的想法。 为了做节目,他准备专门好好看看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去了不少之前没怎么去过的地方。 他到北京一看,挺吃惊的,高楼大厦,大街宽敞,整个城市看着特别有活力,更让他觉得厉害的,是中国各地智能技术的普及。 打车软件他体验了,手机上点几下车就来了特别方便,还有手机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些,不光大商场能用,街边小店也都能扫码付款。 整个社会现金使用率大幅降低,这些技术不只方便,还是在实实在在改变着大家过日子,花钱的方式。 除了这些日常科技,他还注意到中国公司在国际上越来越厉害,以前手机大多是韩国或国外牌子,现在华为或者小米这些中国自己的牌子也崛起了。 无论是手机使用的技术,还是这些公司往全球发展的路子,都让金兰都对中国制造和创新刮目相看,而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中国那些年轻人的精气神。 他原以为中国年轻人可能求稳的多,亲眼看到许多90后跑到互联网,新能源这些新领域创业,一个个都很有闯劲儿,想做出点不一样的事儿。 这和他的印象中完全不一样,金兰都教授这次真切地看到了,中国经济能发展这么快,不是光靠人多便宜,关键在于他们自己能创新,技术也在进步。 现在随着中国的政策越来越便利,特别是2025年春季对韩国开放了免签政策,来中国玩的韩国人越来越多。 他们来了才发现,网上传的以前想的和实际差的很远,比如上海,飞机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跟韩国离得近,航班又多,又是时尚中心,吃喝玩乐什么都有。 好多韩国年轻人第一次来中国就选这儿,外滩,新天地这些地方大家喜欢去打卡,马当路那个临时政府旧址也有些韩国人会专门去看看。 张家界因为风景好,加上韩国文化里看重孝顺,变成很多韩国大爷大妈想来的地方,据说在韩国人心里这地儿都快成“死前必去的景点”之一。 而且青岛离韩国特近,飞机不到一小时,航班多,还有“喝啤酒吃蛤蜊”这些特色,吸引了不少韩国游客和在这边工作的人。 成都也是,有那么多好吃的街头小吃,还有跟三国历史,杜甫相关的景点,很多喜欢这些的韩国朋友都想来。 金兰都教授看完中国后的想法变化,其实就像很多韩国游客亲身体验后的感受一样。 以前那种以为自己比中国强的感觉,放在亲身感受到的中国社会的活力和进步面前,就显得十分自负了。 就像金兰都教授感叹的,这一次中国行,把他的那种盲目优越感彻底给打碎了。 通过自己来看看真的中国,而不是光靠听的想的,大家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这个邻居,这对中韩两国互相理解,以后一起发展,特别重要。 参考信源 环球时报2024-04-18 超八成韩受访者:韩中应保持友好或合作 Sir电影官方澎湃号 2025-04-18 国产顶流,这下把韩国人迷晕了
韩国教授直言:自己去了中国,才知道韩国人的优越感真的太盲目了。 那么,这位教授为
清风弄影的猫
2025-04-25 09:57:41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