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一个形容5亿年前地质时期的专有名词。
这个名字,曾寓意着万物生长的开始。但如今,这个还代表着一家AI明星公司。
寒武纪成立于2016年3月,前身是中科院计算所2008年组建的“探索处理器架构与AI的交叉领域”学术团队。
资料显示,寒武纪的核心研发人员多毕业于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而创始人陈天石更是芯片领域的天之骄子:
早年就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专攻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毕业后转入中科大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并继续深造获得了博士学位。在博士毕业后,陈天石更是加入了国内首个CPU研发项目“龙芯项目”的团队,成为项目的核心成员之一。
在这群天才的带领下,寒武纪自成立以来便备受瞩目,同时也取得过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寒武纪1A”和“MLU100”的发布。
2016年成立之初,寒武纪就推出了全球首款终端人工智能专用处理器IP——寒武纪1A,这款处理器IP后来被集成到麒麟970芯片中;
2018年,寒武纪发布了第一代云端智能处理器“MLU100”,这是一款云端智能处理器,主要应用于大规模数据中心和服务器。在MLU100发布后,寒武纪成为中国第一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家同时拥有终端和云端智能处理器产品的商业公司。
2020年7月20日,头顶光环的寒武纪成功在科创板上市,当天股价最高暴涨了355.04%,市值越过1000亿。不过,或许是受到市场低迷的影响,寒武纪股价一度陷入“沉寂”,在2022年4月跌至46.59元/股的最低点。但是,伴随着AI主题在2023年走强,寒武纪股价开始复苏,其2023和2024年的股价涨幅分别高达147.36%和387.55%,今年股价最高涨至818.87元/股,总市值超过3000亿。
然而,虽然有着众多光环加持,股价在近两年也是“一飞冲天”,但市场对于寒武纪的争论却没有停过。一方面,在2024年三季度之前,寒武纪一直在亏损,其中2020至2023年分别亏损4.345亿、8.249亿、12.56亿和8.484亿,累计亏损超过了30亿;另一方面,寒武纪营收增速也不高,2020至2023年的营收增速分别为3.38%、57.12%、1.11%和-2.7%,这样的增速自然匹配不上持续走高的股价。
还好,来到2024年四季度,寒武纪总算苦尽甘来。据财报显示,2024年四季度寒武纪实现净利润2.722亿,同比增长768.58%,这是寒武纪成立近8年以来首次单季度净利润转正,不过这次盈利更多是依赖信用减值损失转回实现的,其扣非净利润仍处于亏损之中。来到今年一季度,寒武纪才算是真正迎来了“里程碑”时刻:在实现3.55亿的归母净利润后,寒武纪一季度的扣非净利润仍有2.76亿。
不过,虽然好不容易才实现了盈利,但市场或许对此早有预期。从股价来看,财报披露后的首个交易日,寒武纪股价冲高回落,虽然盘中一度大涨8.5%,但收盘仅上涨3.8%;截至4月23日收盘,寒武纪股价报收685.21元/股,总市值为2860亿。虽然目前股价还在高位,但和818.87元/股相比仍跌去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