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实力较量:钢铁13倍,造船238倍,中国人信心何在?现在的中国早就已经“改头

寒泉漱石鸣 2025-04-25 12:57:54

中美实力较量:钢铁13倍,造船238倍,中国人信心何在?现在的中国早就已经“改头换面”了,哪怕对比美国,我们依旧有足够的信心,钢铁产量是对方13倍,造船业体量更是对方200多倍,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来说一说,中国的钢铁和造船业是如何超越老美的,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候,那真是叫一穷二白,整个国家的钢铁产量只有不到16万吨。 这是什么概念呢,同一时期,老美的钢铁产量足足有8000多万吨,我们连零头都不到,而且,我们还没有精细加工钢铁的能力,连铁钉和螺丝都需要进口。 好在这种窘境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50年代开始,苏联援助了中国钢铁工业,配合“一五计划”的有效实施,钢铁产量迎来了一波大增长,超过了500万吨。 可不要忘了,同时期的老美也在增长,而且产量已经数以亿计了,两者的差距依然很大。 50年代末期,我们迎来了短暂的“全民炼钢”的热潮,产量虽然飙升,但质量却很不过关,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我们明白了,产钢不能靠蛮力,得靠科技。 直到改革开放后,我们的钢铁产量终于迎来了质的增长,得益于日本、德国技术的加持,到了90年代中期,我们的钢铁产量终于突破1亿吨。 而等到了2023年,则是翻了十倍,达到了10.2亿吨, 足足是美国的13倍。 讲完了钢铁工业,再来看看中国的造船业是如何崛起的,建国之初,我们其实没有真正的造船业,生产千吨级别的货轮都很困难。 好在有苏联老大哥的帮忙,不仅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还给造船业带来了红利,1958年,我们的首艘万吨轮“跃进号”成功下水,不过,这艘轮船几乎全都都是苏联的技术。 到了70年代,我们终于有了仿制的能力,潜艇和护卫舰也相继问世,只不过,我们的民用船只依旧落后,远洋货轮严重依赖进口。 这一段时间里,美国一直都是造船界的权威,不过呢,70年代开始,老美便逐渐把造船业转移到了日韩这样的国家,而这也给了中国赶超的机会。 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中国相继与日本和德国达成了合作,获得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比方说焊接技术和分段造船法。 同时,我们还把军用技术下放到了民用领域,比方说沪东船厂以前是专门造军舰的,后面也开始造起了民用船。 其实,中国造船业迅猛发展是在加入WTO之后,有了国际市场的支撑,再加上人口红利,到了2009年,我们的造船量就成为了世界第一。 现如今,我们的造船量足足有4232万载重吨,占据了全世界的一半,是老美的238倍之多。 除了钢铁工业和造船业,我们还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地方呢,首先来说说基建方面,都说中国是“基建狂魔”,仔细一看,这称号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一方面,我们的高铁运营里程不光是世界第一,而且占据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二,美国都得靠边站。 另一方面,我们有很多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比如港珠澳大桥、三峡大坝、首都的大兴机场等等,这样的工程对一般国家来说都是望尘莫及的。 其实,美国如果认真起来,造个大型工程也不是什么难题,但是因为政治原因,两党派经常斗争,导致其基建项目经常停滞。 其次是制造业方面,我们的工业产值占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是老美的两倍,妥妥的“世界工厂”。 最关键的是,我们还是全世界唯一能自给自足的工业国家,不管是小小的螺丝钉还是高科技的航母,我们都能自主生产,不像美国,很多工业品就严重依赖进口,甚至连小小的口罩都得从中国购买。 最后是科技方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老美都是全世界的科技引领者,但最近这些年里,老美的领先程度大不如前了,华为在5G领域专利第一,让美国感受到了“威胁”,中国航天站的建立,对火星的探测,嫦娥的登月,连美国智库都惊呼,“太空领域,中国似乎已经走在了美国的前头”。 编辑:凡友

0 阅读:68
寒泉漱石鸣

寒泉漱石鸣

寒泉漱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