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败后,美国报社采访麦克阿瑟,问他对上甘岭印象最深的人,没想到他破口大骂:“高守余就是个杀人魔王!他绝对跟美国有仇!” 1952年11月,朝鲜上甘岭537.7高地的硝烟还未散去,残破的山头被炮火削得光秃秃,空气中弥漫着焦土和血腥的味道。美军第7师的士兵们松懈下来,点起香烟,互相拍着肩膀,庆幸又熬过一轮进攻。 他们脚下的6号阵地,刚被密集的炮火和B-29轰炸机犁了一遍,坑道塌了半边,志愿军的抵抗似乎已彻底瓦解。可他们没察觉,在一堆碎石后,一个身影正悄然移动,手里攥着一枚手榴弹,眼神如狼般锐利。这个人,叫高守余。 没人知道,这个20出头的志愿军战士,将如何用一人之力,让美军付出血的代价。 夜色深沉,寒风像刀子刮过高守余的脸。他趴在坑道口的碎石堆里,身上那件薄棉衣早已被汗水和血污浸透,胶鞋破了个大洞,冻得脚趾没了知觉。几个小时前,他所在的106团9连奉命死守6号阵地,这是上甘岭的咽喉,谁守住它,谁就扼住了战局的命脉。 可美军的攻势太猛了,炮火像不要钱似的倾泻,九连的弟兄们一批接一批倒下,连长中弹昏迷前只留下一句:“誓死守住阵地!” 阵地丢了。坑道被炸穿,九连与后方失去联系,弹药所剩无几。美军坦克的履带声越来越近,高守余咬紧牙关,检查仅剩的装备:三颗子弹,两枚手榴弹,还有一把刺刀。他低头看向身旁,堂弟高守荣倒在血泊中,腿被弹片炸得血肉模糊,气息微弱。“守荣,你撑住!”高守余哽咽着扶起他,想给他包扎,可高守荣只是断续地说了句“哥……别管我……守住……”便永远闭上了眼。 高守余的眼泪砸在高守荣的脸上,他的心像被刀剜了似的疼。战友的牺牲,亲人的离去,点燃了他胸中的怒火。他擦干泪,抓起手榴弹,猫着腰钻出坑道,借着夜色和尸体堆的掩护,悄无声息地靠近美军。 美军放松了警惕。他们以为志愿军已全军覆没,开始在阵地上扎营,点起篝火,甚至有人吹起了口哨。高守余躲在一块巨石后,屏住呼吸,观察敌人的动向。美军人数众多,装备精良,M1步枪的枪口在火光下闪着寒光,还有几辆谢尔曼坦克停在远处,炮口对准山头。他知道,硬拼是死路一条,只能智取。 他摸出手榴弹,瞄准一堆正在分发弹药的美军,轻轻拉开引信。“轰!”一声巨响,火光冲天,十几个美军当场被炸飞,营地顿时乱成一团。“有埋伏!”美军军官扯着嗓子喊,士兵们端起枪胡乱扫射,可黑暗中根本找不到目标。高守余趁乱换了个位置,端起步枪,用仅剩的三颗子弹精准点射,干掉了两个试图靠近的敌人。 美军慌了。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对手—— [伏击],像幽灵一样神出鬼没。美军指挥官气急败坏,下令再次呼叫空袭。高守余早有准备,钻进一处半塌的坑道,躲过轰炸。爆炸的冲击波震得他耳朵嗡嗡作响,但他咬紧牙关,爬出坑道后又扔出一枚手榴弹,炸毁了一辆试图靠近的吉普车。 战斗持续了十多个小时,高守余像一头困兽,用尽所有办法阻击敌人。他在夜色中穿梭,忽而扔手榴弹,忽而用刺刀解决落单的敌人。美军被打得晕头转向,士气崩溃,甚至有人开始后撤。高守余身负重伤,左臂被弹片划开,鲜血直流,但他仍咬牙坚持,直到体力耗尽,瘫倒在6号阵地的碎石堆中。 天亮时,志愿军的援军终于赶到。美军被打得落荒而逃,6号阵地被夺回。战士们在废墟中发现了高守余,他满身血污,气息微弱,手里还攥着一把刺刀。战友们赶紧把他送往野战医院,经过抢救,高守余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的事迹迅速传遍志愿军部队,成为激励士气的传奇。 上甘岭的寒风与炮火,衬托出高守余内心的愤怒与坚韧。他与美军的对抗,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意志的碰撞。失去战友与亲人的悲痛,化为他孤身作战的动力,展现了志愿军不屈的精神。 高守余的故事,不仅是上甘岭战役的一个缩影,也是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精神的象征。在那场战争中,志愿军以远逊于美军的装备,靠着顽强的斗志,抵挡住了世界头号强国的进攻。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第15军坚守43天,击退美军900多次进攻,歼敌2.5万余人,自己也付出1.15万人的代价。537.7高地和597.9高地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战士们的鲜血。 据《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记载,上甘岭战役的胜利,直接导致美军放弃了“金化攻势”的计划,迫使联合国军在停战谈判中做出让步。高守余虽是一名普通士兵,但他的事迹被载入史册,获评“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共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他们的牺牲与奉献,为新中国的安全与尊严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上甘岭的炮火声已远去,但那份为国捐躯的信念,仍激励着后人。
美国战败后,美国报社采访麦克阿瑟,问他对上甘岭印象最深的人,没想到他破口大骂:“
我心凛雨
2025-04-25 13:28:52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