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很难被打败?现在回头看,原因其实很简单 俄罗斯这片土地,从寒冷的西伯利亚到温暖的黑海,总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仿佛拥有某种神奇的力量,总能从战争和制裁的困境中重新站起来。 不管是拿破仑在俄罗斯遇到的严酷寒冬,还是希特勒在莫斯科遭受的惨痛失败,乃至如今持续不断的俄乌冲突,似乎都无法真正击垮这个国家。 历史可以证明这一点。1812年,拿破仑率领的军队浩浩荡荡进入俄罗斯境内,却被无边无际的平原和俄罗斯军队的焦土战术所困扰,最终在西伯利亚的酷寒气候下遭受重创,原本强大的六十万大军,只有三万人狼狈逃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的闪电战同样没能奏效。德军虽然一度逼近莫斯科,但因为后勤供应跟不上,加上寒冷天气的侵袭,最终功败垂成。 俄罗斯拥有1709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东西方向横跨十一个时区,这片广袤的领土就像一个巨大的战略缓冲地带。 乌拉尔山脉像一道天然的墙壁,隔开了欧洲和亚洲。西伯利亚的冻土地带,夏天变得泥泞难行,冬天则被冰雪覆盖。即使在现代战争里,这样辽阔的战略空间也让敌人的精准武器难以完全发挥作用。 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就是利用本土作战的优势,把战争变成消耗战,从而减弱西方援助武器的效果。他们还把重要的设施和物资分散存放,增强自身的防御能力。 除了地理位置优越,俄罗斯能稳如泰山,还要归功于它雄厚的资源家底。西伯利亚冰封的土地下面,藏着惊人的能源宝藏:全球近五分之一的天然气,超过七分之一的石油,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煤炭,都在这里。 另外,伏尔加河一带的黑土地非常肥沃,每年能收获1.3亿吨粮食,足够养活5亿人。有了这种自给自足的本事,俄罗斯就不怕外国的封锁,照样能保证老百姓的基本生活。 即使二战时,德国鬼子占了乌克兰这个大粮仓,俄罗斯也能靠西伯利亚的粮食,维持打仗的需求。 面对现在的西方制裁,俄罗斯表现出了很强的抵抗力。他们用“卢布结算令”把能源买卖和自己的货币联系起来,这样就减少了金融封锁带来的问题。 同时,乌拉尔地区的军工厂加紧生产,把以前的T-62坦克升级改造后又送回战场。西伯利亚的稀土矿藏则为生产精密的武器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俄罗斯有很多石油,这也帮助他们对抗制裁,他们把石油打折卖给印度和中国等国家,结果2023年的石油出口收入不但没减少,反而增加了23%。 当然,俄罗斯的“抗打击”能力,不仅仅是土地广阔和资源丰富,更重要的是历史中积累下来的战略韧劲。 想想看,从蒙古人打过来,到波兰和立陶宛入侵,再到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挑战,俄罗斯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经历危机并从中站起来的史诗。 这些经历让俄罗斯人形成了独特的“打持久战”的思维模式,也反映在俄乌冲突的战略上:一步一个脚印,用消耗战来拖垮对手;必要的时候,攻击关键的基础设施,把战争变成一场比拼谁更持久的消耗战。 俄罗斯的强大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以及长期历史积累的战略韧性共同造就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使得俄罗斯在现代战争的挑战下,展现出顽强的生存能力。
为什么俄罗斯很难被打败?现在回头看,原因其实很简单 俄罗斯这片土地,从寒冷的西伯
雪声和弦
2025-04-25 15:29:5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