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风格的藏铜茶壶(1800-1900年)

雨寒聊历史 2025-04-25 16:10:00
这件铜茶壶原用于藏传佛教的宗教仪式中,为僧侣斟茶。尽管产自西藏,它的造型却更接近蒙古风格,与传统藏壶大异其趣。壶身装饰则体现出浓厚的中国艺术影响,比如壶柄上的龙纹图案。 蒙古与茶的渊源可追溯至13世纪。当时,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统治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并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茶在这一时期传入蒙古,并在13至14世纪成为蒙古人日常饮品。据记载,忽必烈本人也酷爱饮茶,茶叶更成为元朝财政的重要来源。 元朝时期,松散茶叶逐渐取代压制紧实的茶砖。蒙古饮食以肉类与脂肪为主,茶作为富含维生素的健康饮品,成为理想补充。然而,蒙古人并不喜欢复杂的泡茶仪式,而偏好简化泡制——有时直接将茶砖煮入牛奶或肉汤中,这一“汤茶”方式,影响至今仍可见。 此外,16世纪起,藏传佛教传播至蒙古,僧侣将茶文化一并带入。茶被视为“高于宴席的供养”,在“Manz Barikh”(下午茶供奉)等仪式中占据重要地位。至今,茶仍是蒙古家庭待客的核心礼仪。客人到访,必须先奉茶——哪怕只抿一口,否则主人将被视为懒惰或吝啬。 这件茶壶正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藏传佛教、蒙古草原传统、汉族艺术风格在此器物中交汇。它不仅是一件实用器物,更是丝路文化流动与融合的缩影。 尺寸:高30cm,宽40cm,深16cm。 收藏地点:荷兰阿姆斯特丹热带博物馆。

0 阅读:1
雨寒聊历史

雨寒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