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联大投票又发生改变了,美国居然和俄罗斯、朝鲜、白俄罗斯站到了一起,拒绝支持关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谴责决议。看着欧洲国家跟加拿大、澳洲、中东、东南亚,还有美国的盟友们的态度截然相反,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弄清这次投票的来龙去脉,得先从俄乌冲突说起。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以“保护东乌俄语人口”和“去纳粹化”为由,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军事行动。 这场冲突迅速升级,乌克兰指责俄罗斯侵略,国际社会也大多站在乌克兰这边。联合国安理会几次想通过谴责俄罗斯的决议,但都被俄罗斯的否决权挡了回去。 于是,联合国大会成了各国表态的主战场。 三年过去了,俄乌战火依然未熄。2025年初,乌克兰联合50多个国家,在联大紧急特别会议上提出新决议草案,重申支持乌克兰主权完整,谴责俄罗斯的军事行为。 这本该是西方国家一致对外的戏码,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2025年2月24日的投票,成了国际政治的一个分水岭。决议草案最终以93票赞成、18票反对、65票弃权告终。 赞成票里,欧洲国家几乎全票支持,加拿大、澳大利亚紧随其后,连中东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加入了挺乌阵营。 反对票这边,却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组合:美国、俄罗斯、朝鲜、白俄罗斯赫然在列。 美国投反对票的消息一出,全球舆论炸了锅。要知道,美国过去一直是乌克兰的坚定后盾,提供了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 这次却和俄罗斯站到了一起,跟欧洲盟友唱起了反调,实在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美国代表在会后解释,他们支持乌克兰的主权,但觉得决议的措辞太强硬,可能不利于和平谈判。 这话听起来有点道理,但细想又站不住脚。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和谈早就成了空话,俄罗斯也没表现出多少诚意。美国这时候唱“和平调”,更像是给自己找台阶下。 其实,美国外交政策的风向早就变了。自从“美国优先”成了主旋律,对俄态度就没以前那么硬气。尤其是近几年,能源问题、贸易摩擦让美国和欧洲盟友渐行渐远。 欧洲抱怨美国的关税壁垒,中东国家对美国的中东政策不满,东南亚国家也在重新调整站队。 这次投票,美国可能觉得,与其跟欧洲一起喊口号,不如跟俄罗斯保持点默契,换取现实利益。 欧洲国家这次可没跟美国客气。法国代表直言,俄罗斯的行动就是赤裸裸的侵略,必须谴责;德国则强调,多边主义不能让步。 投票后,欧洲多国发表联合声明,要在能源和贸易上找新伙伴,摆明了不靠美国也能玩得转。 这种独立性不是一天练成的。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被迫减少对俄能源依赖,转向中东和北非,经济上吃了不少苦头。 美国又没给多少实质性帮助,反而忙着推销自己的液化天然气。欧洲这次在联大硬刚美国,既是给俄罗斯施压,也是给自己壮胆。 这次投票的影响远不止欧美分歧。加拿大和澳洲跟着欧洲走,说明盎格鲁圈也不是铁板一块。 中东和东南亚国家的支持,则显示出全球南方的声音越来越响。这些国家不甘心只做大国的棋子,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找自己的位置。 对中国来说,这次投票是把双刃剑。欧洲的独立可能带来合作机会,比如能源和基建项目。 但美国和俄罗斯走近,又可能让地缘政治更复杂。中国得在这乱局里找平衡,既不能错过机会,也得防着风险。 回看历史,联合国大会也不是第一次上演这种大戏。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就常在联大针锋相对,但那时候阵营分明。 现在呢?盟友反目,对手握手,全球政治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这次投票,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后面还有更大的变数等着我们。
美媒站中国,赌中国能打赢经济战,并解释为什么美国会输,说到点子上了美国《大西洋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