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南海做下潜实验时,顺路回家看望自己的母亲,谁料95岁的母亲刚看到自己的儿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被人误解了30年不孝子的他,终于在此刻真相大白! 黄旭华,1926年出生在广东揭阳,家里是医生世家,本该子承父业当医生。可那时候战乱不断,日本鬼子轰炸家乡,他眼睁睁看着乡亲们无家可归。小小年纪,他就想明白了,光救人不行,得救国才行。于是,他改了人生路,立下“科技救国”的目标。1945年,他考进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后一头扎进海军建设,先搞常规潜艇,苦干十年,攒下不少经验。 1958年,国家要搞核潜艇,这可是国之重器。黄旭华被挑中当总设计师,从此跟家人断了联系,整整30年杳无音讯。为啥这么拼?因为核潜艇是中国的“水下长城”,有了它,国家腰杆子才能硬起来。他隐姓埋名,连妻子孩子都不知道他在干啥,只能猜他是不是跑了。这30年,他把命都搭上了。 1958年的中国,造核潜艇简直是天方夜谭。工业底子薄,技术全靠自己摸索,连张像样的图纸都没有。黄旭华带着一帮人,从零开始,用算盘和计算尺一点点算数据。核潜艇涉及核反应堆、潜艇壳体、深海耐压,哪个不是硬骨头?他们没条件就创造条件,找不到资料就自己研究,连个玩具模型都拿来测重心。 那时候国外封锁技术,想买点好钢材都难。黄旭华带着团队全国跑,硬是找到能用的材料,攻克了耐压壳体的难题。条件苦得不行,住的是破宿舍,吃的是粗粮咸菜,可没人喊累。1970年,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成功,1981年正式服役。这不是个简单活儿,是拿命换来的成果。黄旭华和团队硬生生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1988年,黄旭华已经62岁,核潜艇技术要升级,得在南海做300米深潜实验。这不是闹着玩的,南海水下暗流多,以前就有潜艇出过事。有人劝他别亲自下去,他却说,不下去怎么知道设计行不行?实验那天,他坐进潜艇,盯着仪表盘,潜艇下到极限深度,所有人都捏把汗。结果成功了,潜艇平安浮上来,这标志着中国核潜艇技术又迈了一大步。 实验完,他没歇着,心里惦记着95岁的母亲。30年没回家,他一秒都等不了,坐车颠回揭阳老家。母亲见到他,激动得说不出话,眼泪哗哗流。兄弟姐妹也来了,听说他30年为国隐姓埋名,才知道这“不孝子”原来是大英雄。那一刻,30年的误会解开了,家人感动得不行。 深潜实验后,黄旭华没闲着,继续搞第二代核潜艇设计。他的贡献大了去了,国家给了他科技进步特等奖。2014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拿了“共和国勋章”,这可是顶级的荣誉。2025年,他去世,活了98岁,留下的不只是核潜艇,还有那种为国牺牲的精神。 他这辈子没啥私心,全扑在国家大事上。30年不回家,不是不想,是不能。他用行动证明了啥叫家国情怀。母亲95岁见到他,虽然一句话没说,但那眼泪比啥都值。 30年不回家,你想想,得有多难?孩子长大不认识他,妻子独自拉扯家庭,母亲以为他不孝。可他呢,连封信都不敢写,就怕泄密。核潜艇是绝密工程,保密比命还重要。他不是没感情,是感情全给了国家。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伟大,可他自己从没喊过苦。 这30年,他错过了太多家庭时光。母亲95岁才真相大白,之前咋想的?肯定觉得这儿子没良心。可真相出来,谁不感动?黄旭华用30年的沉默,换来了国家的安全。这笔账,咋算都不亏。
“中国核武器数量比美国少得多?”美国学者嚣张直言,表示中国想具备摧毁世界50次,
【4评论】【5点赞】
刘春杨
无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