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讲:最巴望着爹娘 “走” 的,恰恰是亲生儿女!这话听着扎心,可现实中还真有这般情况。 我姥九十高龄,卧床整整三十年。“妈啊,您咋还不走啊?您再不走,我们都要被拖垮了!” 小姨一边给姥姥换尿垫,一边小声嘟囔着。 姥姥眼角缓缓淌下一行浊泪。小姨以为姥姥睡着了,实则姥姥听得清清楚楚。 从那之后,姥姥便不吃不喝,十五天后,决然离去…… 小姨 “啪啪” 扇着自己耳光,哭得声泪俱下,“妈啊,我真不是有意的,我就是发发牢骚罢了。” 三姨赶忙劝慰,“小妹,咱妈那么明白事理的一个人,不会跟你计较的!她老人家是心疼咱们,不想再拖累咱们了。” 二姨抹着眼泪说道,“咱妈背上长了那么大一个疙瘩,死活都不肯做手术。从那时候起,她就不想给咱们添麻烦了……” 二舅叹了口气,“咱妈呀,吃过苦,遭过罪,经历过风风雨雨,也享过福,这辈子也算值了!” 姥姥出殡那天,十里八乡的人都赶来送行,哭声震天。 一、 也难怪小姨会发牢骚,姥姥六十岁时突发脑出血,昏迷了四十天,醒来后就卧床不起。 这一瘫痪,便是漫长的三十年! 起初,我妈兄弟姊妹七个,采取每家轮流赡养的方式,一家住一个月。可这么轮流下来,实在太折腾人了! 姥姥心里也犯嘀咕:轮流养老,既给儿女们增添麻烦,自己住着也不自在,还是在老屋待着舒坦。 于是,依照老辈子 “养儿防老” 的习俗,三个舅舅出钱,给姥姥请保姆。 请的都是村里的大妈,保姆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 这可不是姥姥难伺候,老太太性格爽朗、豁达又大方。 像保姆偷懒、爱贪小便宜、不讲卫生之类的事儿,我妈和小姨气得火冒三丈! 表舅妈伺候(我妈的堂弟媳)那会儿,总把姥姥家的水果点心拿给她小孙子吃。 我妈气得义愤填膺,“她哪像个保姆啊?每个月给她八百块还不够,天天惦记着咱妈家的东西!” 小姨也跟着附和,“就是就是!从没见过这么爱占小便宜的人,啥都往眼里放。” 可姥姥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不挑别人的毛病,对谁都笑眯眯的,从不挑剔。 每次换保姆,不是保姆要去带孙子,就是闹着要涨工资,要不就是被我妈和小姨给撵走了…… 二、 姥姥当年可是个要强的人,简直就是那个年代的 “李铁梅”! 她是有着七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当过车间主任,做过妇女主任,还担任过生产队长。 姥爷五十岁就去世了,当时,只有我妈和二姨成了家,姥姥独自一人,操持着嫁两个女儿、娶三个儿媳的大事! 自从生活不能自理后,姥姥的性情变得格外随和,儿女们说咋办就咋办。 有时候能请到保姆,有时候请不到,没办法,又只能轮着养老! 伺候一个瘫痪在床的老人,谈何容易啊? 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擦洗身子、换洗衣物,还得把老人推到院子里晒太阳。 姥姥越来越胖,体重一度达到一百八十斤,像我妈和小姨那样的小身板,每次给姥姥翻身,一个人根本翻不动。 两个人得齐心协力,喊着 “一二三”,使出浑身解数,累得大汗淋漓,人都快虚脱了。 有一回,我妈闪了腰,在床上趴了三个月才缓过来…… 这还不算完,后来姥姥大小便失禁,一天得换好几次尿垫子。 像我妈这种有严重洁癖的人,看到那些秽物,隔夜饭都能吐出来。 我妈和三个舅舅都有工作,频繁请假。轮到自己照顾老人时,上班累了一天,下班还得伺候老人。 二姨累出了高血压,三姨患上了三叉神经痛,小姨一熬夜就心悸! 其实,我妈兄弟姊妹七个,那可是远近闻名的孝顺。 可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话虽刺耳,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他们轮流伺候,还请了不少保姆,可即便如此,我妈依旧喊着 “吃不消”。 大舅下岗了,保姆费由二舅和三舅均摊,这还没让姐妹几个掏钱呢! 要是让女儿们也出养老费,我妈和小姨还不知道要怎么抱怨呢! 说来说去,家里有重病的老人,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精神上、体力上、经济上、时间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三、 不过,这话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小区有位李老爷子,退休金一个月一万五,今年九十一岁了。 他的儿女们争着伺候,就连孙子孙女都抢着照顾。谁来照顾老爷子,当月的退休金就归谁。 李老爷子每天红光满面,逢人就夸:“我这帮孩子,一个比一个孝顺!” 这让我想起《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根手指头,舍不得那盏油灯。 再看看这位李老爷子,多通透啊!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早晚都是儿孙的。用有限的退休金,换来儿孙无限的孝顺,多划算! 我不禁感叹:如今这世道,孝顺都成了一门经济学。 我们邻居王大爷也深谙此道: 他有四个子女,把退休金分成六份,每个子女领一份,自己留一份,还有一份当作奖金! 谁表现得好,就多给谁一份。这么一来,儿女们都争着献殷勤。 可也有不信邪的。五号楼的李奶奶抠门得很,一分钱都不给儿女。结果呢? 儿女们一个个推三阻四,连过年都不愿意回来。李奶奶抹着眼泪说:“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 可话又说回来,世上总有例外。 二号楼的宋奶奶没有退休金,坐轮椅十年了,可儿女们依旧孝顺。 大儿子每天都来看她,二女儿每周都带她去公园晒太阳。 宋奶奶常说:“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生了这么几个懂事的孩子。” 所以说,孝顺这事,不能以偏概全。 有钱的未必真孝顺,没钱的未必不孝顺。关键,还得看人心! 要是我到了那一天,就嘱咐闺女拔管!
有人讲:最巴望着爹娘“走”的,恰恰是亲生儿女!这话听着扎心,可现实中还真有这
善财童子看好剧
2025-04-25 19:06:16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