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谁顶得住?”3月18日报道,江西一男子花140000元找人包工包料装修新房,还晾了6个月才入住!不料,仅3天后儿子就反复生病住院,一查发现甲醛超标20多倍!法院一审判装修公司赔6万,公司不服上诉,谁知二审赔的更多了......网友:14万包工包料,想不出钱又想装修好? 江西吉安的刘先生握着新房钥匙时,绝不会想到这把钥匙打开的竟是长达三年的维权之路。2022年盛夏,他怀揣14万元积蓄将新房全权托付给装修公司,却在三年后的春日收到法院终审判决。 那套晾晒了整整六个月的三居室,至今仍保持着搬离时的模样,儿童房里奥特曼贴纸边角卷起,主卧衣柜门半开着,所有家具都定格在2023年那个惊惶的清晨,刘先生手机里存着儿子住院时的照片:五岁孩童手腕上插着留置针,背景是省儿童医院白血病病区,这份视觉冲击与司法鉴定报告形成残酷印证——客厅甲醛浓度0.82mg/m³,超出国标20.25倍。 这场灾难早有预兆。装修期间,项目经理曾"好心"提醒:"14万预算只能用工程尾料。"但沉浸在收房喜悦中的刘先生,选择性忽略了材料进场时刺鼻的胶水味。直到法院调取采购清单,才发现所谓"环保板材"实为三无作坊生产的密度板,甲醛释放量是标准值的30倍。 2024年初秋的庭审现场,两份检测报告成为胜负手。装修公司律师抛出"业主通风不当"的辩解,在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的追问下土崩瓦解:"请问被告,何种通风方式能消除20倍超标甲醛?"这份灵魂拷问,最终化作判决书上的朱红印章——退还40%装修款5.6万元,赔偿租金损失4.4万元。 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数据显示,60%的装修纠纷源于材料以次充好,而消费者识别能力不足,就像刘先生案中,装修公司利用"包工包料"的合同漏洞,将每平方米80元的正规板材偷换成18元的劣质板,更令人心惊的是,这类密度板甲醛释放周期长达15年,相当于在家中安装了慢性毒气装置。 判决落地后,刘先生的故事在短视频平台引发风暴,三百多万网友在#毒装修话题下分享血泪经历:江苏王女士因劣质防水涂料致癌获赔52万、广东陈先生发现隐蔽工程使用禁止的石棉材料......这些案例交织成维权的希望之网,法律界人士指出,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退一赔三"条款在装修领域的适用,郑州、杭州等地已出现判例,消费者可获得三倍装修款赔偿。 但维权成本仍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刘先生三年间支出的鉴定费、律师费和误工费超过8万元,这还不算全家辗转租房的辛酸,正如他接受央视采访时所说:"打赢官司就像中了毒箭后找到解药,可那支箭早已扎进血肉。" 案件终审后,吉安市住建局启动"春雷行动",对全市328家装修公司展开飞行检查。稽查人员带着便携式甲醛检测仪突袭工地,当场封存劣质材料17吨,这场震动行业的整治,迫使企业将材料清单从"某品牌板材"细化到"某品牌某型号某批次"。
河南商丘,女子将自己的新房交给亲戚装修,双方约好,装修款95000元。可房子装好
【25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