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唐朝达1200万平方公里的“战神”,死后被演义黑化争议不断 公元667年的青海

闻史忆今阁 2025-04-25 23:54:23

助唐朝达1200万平方公里的“战神”,死后被演义黑化争议不断 公元667年的青海高原,76岁的苏定方依然身骑战马,指挥着唐军对阵吐蕃。对面的吐蕃大将骑马出来叫阵,嘲笑道:"唐军主帅是个糟老头子?"话音未落,苏定方已经拉满弓弦,一箭正中吐蕃将领的喉咙。《新唐书》记载:"三军皆惊,吐蕃退兵三十里。"这一箭,成为了老将军戎马一生的绝唱。 三个月后,这位为大唐打下1200万平方公里疆土的战神,在西北边塞的军营里病逝。唐高宗李治得知噩耗后,悲痛万分,追赠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这可是唐朝正三品的武官官阶。更重要的是,皇帝还赐予他谥号"庄",意思是"威严却不残暴",并将他的画像放入凌烟阁。要知道,凌烟阁可是唐朝专门表彰不朽功臣的最高荣誉堂。 然而,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战功彪炳的名将,在数百年后的民间故事里,竟然成了用毒箭害死罗成的奸臣。《隋唐演义》里,苏定方被塑造成一个阴险狡诈、唯利是图的小人。但真实的历史却告诉我们,苏定方和罗成的原型罗士信根本就没见过面。罗士信在622年就已经战死,而苏定方是在630年才正式加入唐朝军队。这个锅,苏定方背得比窦娥还冤。 事实上,从15岁跟着父亲苏邕打土匪开始,这位出身河北翼州的少年就已经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父亲战死后,他接过兵权,在郡南砍了叛军头子张金称,又在郡西追杀杨公卿二十多里,杀得叛军不敢靠近州县。隋末天下大乱时,他先投奔起义军窦建德,后来又跟着刘黑闼混,几经辗转,最终在贞观四年(630年)被李世民启用。 从此,这位前朝降将开启了他传奇的军旅生涯。他为大唐灭掉三个国家(西突厥、百济、西域叛军),活捉三个首领(阿史那贺鲁、扶余义慈、都曼),其战功之显赫,在整个唐朝历史上也屈指可数。李世民曾经盛赞:"自后出师,未有如定方者!" 公元630年正月,阴山笼罩在大雾之中。李靖带着苏定方和1万唐军悄悄接近突厥营地。李靖指着地图说:"突厥仗着渭水之盟看不起咱,今晚就端了他们的老窝!"苏定方挑选200精锐,马蹄裹布、嘴里叼棍,趁着浓雾摸到突厥牙帐一里外。大雾突然散开,突厥人正在烤羊肉,抬头就看见唐军冲杀进来。颉利可汗与隋朝的义成公主仅带数十骑逃走。这一战,直接导致东突厥灭亡。 显庆二年(657年),56岁的苏定方在阿尔金山遭遇西突厥10万大军。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他咧嘴一笑:"当年霍去病800人能干2000匈奴,老子今天1万对10万怕个球!"他命令士兵抢占高地,将长矛插成刺猬阵。突厥骑兵三次冲锋都被扎得人仰马翻。等敌军疲惫,苏定方率军反冲,追杀三百里。《资治通鉴》记载:"斩首数万级,获其鼓纛。"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逃到石国,结果被城主捆送唐军。此战之后,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显庆五年(660年),苏定方率十万水陆大军跨海征讨百济。百济国王扶余义慈以为唐军不敢渡海,结果苏定方直接杀到都城泗沘城下。唐军火箭齐发,城墙烧得通红。《新唐书》写道:"定方破其国,虏义慈、隆及酋领五十八人。" 显庆四年(659年),西域思结阙俟斤都曼造反,苏定方二话不说率军西进。一昼夜急行军三百里,直扑叛军老巢马保城。《资治通鉴》记载:"定方追至马保城,围之,都曼面缚出降。"西域商人传得神乎其神:"唐军主帅会飞!昨天还在三百里外,今天就把城围了!" 就是这样一位为唐朝开疆拓土的名将,到了明末清初小说家褚人获笔下,却成了毒箭害死罗成的奸臣。《隋唐演义》中,苏定方设计将罗成引诱至城外淤泥中,命弓箭手将其射死。但真实历史上,罗成原型罗士信早在622年就战死,而苏定方630年才加入唐朝,两人根本没见过面。 褚人获这样黑化苏定方,原因有几点:首先,苏定方出身河北割据势力,这在唐初是中央的心腹大患。其次,在西征突厥时,他与程知节在战略上产生分歧。《新唐书》记载,程知节主张防守,苏定方主张进攻。但程知节作为唐朝开国名将,在后世小说中一直是正面形象,西征失败的锅就落到了苏定方身上。

0 阅读:0
闻史忆今阁

闻史忆今阁

从历史角度审视当下,以全球视野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