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一个很可怕的事情 刘强东绝不只是一个商人,他的目的不是进军外卖业务这么简单,而是势必成为于东来icon那样的人物。 他跟外卖员快递员一起吃饭这2个细节,不知道你注意没? 第一、他说:“我跟大家一样都是农村出来的,家里也很穷。很多兄弟来北京或者别的大城市,可能觉得找不到家的那种温暖的感觉。 这句话听起来特别朴实,但细想却藏着深意。刘强东穿着红色工服坐在塑料凳上,面前摆着十几块钱的盒饭,这个画面太有冲击力了。他不是在五星级酒店里说这番话,而是在快递站点油腻腻的餐桌前,周围都是满身汗味的外卖小哥。这种场景让人想起小时候村里办红白事,大家挤在院子里吃饭的热闹劲儿。 第二、他给每个快递员夹菜的动作特别自然。有人拍到他用自己筷子给旁边小伙子夹了块红烧肉,那个年轻人耳朵都红了。这种细节装不出来,就像家里长辈总怕你吃不饱的样子。现在哪个大老板会跟基层员工共用一双筷子?更别说亲自给人布菜了。 这些举动背后藏着更深的算计。想想看,京东物流有三十多万一线员工,如果每个人都被这种"家文化"感染,会产生什么样的凝聚力?当年顺丰王卫也是靠这套打法,让快递员死心塌地跟着干。现在刘强东明显要走得更远,他不仅要当老板,还要当"大家长"。 观察京东近期的动作很有意思。他们给快递员交五险一金这事儿,在业内简直像在做慈善。别的平台都在算计怎么克扣骑手保费,京东反而把福利往厚了给。这招特别狠,等于在底层劳动者心里种下了种子——跟着东哥有肉吃。 更绝的是他总在公开场合说"兄弟"这个词。公司年会上,业务会议里,甚至接受采访时,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高得反常。语言心理学家说过,重复某个称呼会潜移默化影响群体认同感。现在京东系员工私下都开始自称"京东兄弟",这种文化渗透比什么KPI考核都管用。 想想于东来为什么能在河南那个小地方把胖东来做成传奇?不就是把员工当家人待吗?员工结婚他出钱买房,家里老人生病他派专人照顾。现在刘强东搞的这套,简直是升级版的企业文化攻势。不同的是京东有百万级体量,真要让他搞成了,整个服务业都得地震。 有人觉得这是作秀,但作秀能坚持十几年也是本事。从2007年京东刚起步时,刘强东就睡在办公室,半夜跟客服一起泡面。到现在身家千亿还是定期去配送站蹲点,这种一致性很可怕。员工亲眼看见大老板和自己吃一样的饭,干一样的活,这种冲击比什么企业文化培训都强烈。 看看最近京东在三四线城市的扩张策略就更明白了。他们不搞花里胡哨的广告,专挑菜市场旁边开服务站,让快递员帮大爷大妈代缴水电费。这种土办法特别管用,现在很多县城老太太取快递都要找"京东那个穿红衣服的小伙子"。不知不觉间,京东已经把自己打造成了"老百姓自己人的企业"。 这种形象塑造带来的商业价值难以估量。当消费者觉得某个企业老板是"自己人",选择倾向会发生微妙变化。就像很多人宁愿多走两步去胖东来,就是觉得"于东来不会骗咱"。现在刘强东明显在复制这条路,而且玩的是全国版。 想想挺吓人的,一个市值千亿的公司,老板还在用最原始的亲情牌攻城略地。这招在讲究效率的互联网时代显得格格不入,却又出奇地有效。那些天天研究大数据的新零售平台,可能还没看懂这场降维打击。 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两年关于刘强东的舆论在悄悄转向?以前总有人说他是土豪暴发户,现在越来越多声音开始夸他"不忘本"。这种形象转变绝非偶然,背后是整套公关策略在支撑。从回老家给老人发钱,到在宿迁建学校医院,每个动作都在强化"农民儿子"的人设。 更关键的是这套打法很难被复制。其他大佬学他穿工服下基层,看着就像东施效颦。马云当年也试过跟快递员合影,结果被网友吐槽"像领导视察"。这种气质差异很有意思,说明人设真不是想立就能立的。 现在的问题是,当刘强东把"兄弟文化"做到极致,其他企业要怎么接招?给员工更好的待遇?学他搞亲情管理?还是另辟蹊径?这场关于人心的商业战争才刚刚开始。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当你们收到京东快递时,会不自觉地对这个红衣服小哥多一分信任吗?你们觉得这种"家长式"的企业管理,在现代化公司里真的能长久吗?
2016年刘强东干了件特有意思的事儿!他带着上万只小鸡仔,跑到河北武邑,专门找那
【92评论】【62点赞】
暖男
好,京东,按地气
赛赛
买大件只敢去京东,其他平台基本都是假的,京东还有可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