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上甘岭的卫生所里,十六岁的护士王清珍查护时,发现一名无法自主排尿的战士在痛苦地呻吟,脸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她细心地上前询问清楚后,竟然做出了令人震惊而又感动的举动!
抗美援朝时期,我国涌现出无数英雄,他们上阵杀敌,以一腔热血和英勇善战来保卫国家。在这个战火连天的时代,涌现出这样一位女战士,她用精益求精的医术和以及慈母之心拯救了无数伤员,是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她就是“上甘岭”的女卫生员—王清珍。
“卢沟桥事变”使13岁的王清珍不得不休学踏上了逃难生活,从小尝尽了生活艰难的她,一面跟着父亲四处逃难,一面抚养两个年幼的弟弟。
终于,剿匪部队的到来成为她的一道光,她看着训练有序的他们,帮助百姓排忧解难,心生羡慕,立志要加入他们。在苦苦要求的努力之下,领导终于被她的执着打动,破格让她做了一名临时看护。
眼中有光的王清珍终于在13岁这年穿上了军装,在父母不舍的目光下,开启了她的军旅生涯。
上甘岭战役中,王清珍眼睁睁看着美丽的山河在炮火中化作废墟,听着炮火下百姓的哀嚎,小小年纪的她不由被代入其中,从而升起的满腔怒火占据了小小的她的心头。救人!救人!救人!王清珍脑子里只留下这两个字。
愤怨的哭喊惊天动地,战士们都杀红了眼,战线迅速向敌方阵营推进。气急败坏的敌人疯狂的使用了他们的“美式装备”。顷刻间,战况愈发惨烈,我军伤亡人数极速上升。
王清珍正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一次次奔波,试图救下一条条生命。除了给伤员清洗伤口,包扎伤口,更多的重伤者在病房上奄奄一息。王清珍坚信,只要伤员还有一口气,就要拼尽全力去救他们。
医生面前没有性别,但在当时的特定年代里,男女的性别意识是比较强烈的。但对于战场上王清珍来说,性别从来不是重点,她只要她的患者能从战场上活着走下来。
查护时,发现一名无法自主排尿的战士在痛苦地呻吟,脸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像是这天下午王清珍查护时,发现一名无法自主排尿的战士在痛苦地呻吟,脸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是刚被送过来的曹排长,因为手术的原因,他无法实现自主排泄,心细如发的王清珍很快就发现了曹排长的难处。
她先是找了一个瓶子给曹排长,后来发现曹排长没有力气自主排尿,看着曹排长腹部鼓起,她很清楚,这绝对不能拖。
她当机立断要为曹排长插导尿管,然而曹排长的状况远不如她想的那样好。插上了导尿管的曹排长依旧没有顺利排泄出来,心急如焚的王清珍甚至根本来不及细想,她直接咬住了导尿管的另一头,把尿液吸了出来。
当时王清珍只有十七岁,她的选择在当时可以说是震撼住了在场的患者,她毫无介怀的行为,为当时躺在床上的伤患战士,注入了一剂强心剂,面对这样的悉心的护理,他们一定可以从战场上活下来。
到了第二天,王清珍又准时给战士们换药检查,曹排长再看见王清珍的时候,明显十分羞涩,但王清珍一脸严肃的告诉曹排长,在医生眼里,是没有男女之分的,何况曹排长是个英雄,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而这只是王清珍作为护士的最不起眼的小事情,战场上,后备医疗队常常因为设备及药物紧张的原因,而导致医疗队的救助及护理无法顺利展开,抛弃一切限制,是王清珍作为战地护士最基本的原则。
在王清珍的细心照料下,曹排长的情况逐渐好转。离开之前,他握着王清珍的手,眼睛里满是泪花:“谢谢你同志,是你给了我新的希望。”
王清珍不仅仅是护理工作上的付出,她还用心聆听战士的心声,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她用温暖的笑容和关切的话语,让战士们感受到来自家乡的关怀和温暖。
王清珍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尽管战火连天,但希望和温暖无处不在。在战争阴云笼罩的岁月里,有人始终保持着人性的光辉,正是无数人的砥砺前行,鼓励着我们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而王清珍则一直服务在一线,即使最后胜利了,她也依旧没有休息,哪怕她步入了老年,还仍旧活动在部队诊所义务为病人服务,温暖着社会和人民。而她的故事,也应该被我们铭记。
王清珍只是许许多多战场医疗队的一个缩影,他们活跃在最危险的战场上,他们努力救治每一个英雄,他们是真正的白衣天使,而作为和平时代的我们,只有珍惜现在,感念每一位英雄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