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国人最被低估的不是科技,也不是经济。而是我们所有普通老百姓平均的认知水平,恐怕已经是当今世界毫无疑问的第一档次了,但几乎所有人,都对这样的隐形优势都没有察觉。 举个网上看到的例子,很多外国朋友上中国社交平台,总想要介绍自家历史文化,当他们把自以为很冷门的人和事搬出来,常常会惊奇地发现,中国网友比他们还熟,全程无缝对答。 有个来自非洲布基纳法索的小伙子在中国社交网站提起桑卡拉,他本以为中国网友会不认识,结果中国网友不仅认识,还对他的事迹十分了解,他们能追问桑卡拉有没有纪念馆存在,这让这位非洲小伙十分感动。 还有其他外国人聊个异国节日还有网友追着八卦典故,以为是来科普,结果反而被中国人的信息量反教育了一遍。 这种“强识记”背后,其实离不开中国教育几十年来的巨大转变,以前上大学难如登天,现在成了常态,哪怕最普通的家庭,孩子们也能学到外面的知识。 课本内容早已不再是应付考试那么简单,世界各地历史文化都能顺手拎出来说,遇到国外网友就是知识碰撞。 我们习惯了比较全局地看问题,就是不自觉地去翻资料、比逻辑,不怕和人争论,反而乐在其中。 更别说中国人骨子里那股子“自己人”的劲,平时大家可以吐槽国内的小问题,但一碰到外人误解、甚至黑我们的国家,就能迅速统一战线,马上变身“护国卫士”。 用自己的知识、逻辑把误会掰开讲明,不靠情绪,靠事实去怼回去,这种底气,靠的是对自家文化的认同,这也是为什么,外网上的“中国网友”很少被压倒,反而更容易带动话题。 我们之所以能做到“世界知识任我聊”,还跟互联网高度发达有关,全世界什么新闻都能第一时间看到,大事小情都有人分析,一到网络上就是“全能型网友”。 说难听点,哪怕年轻人没怎么出国,但对于国外的了解,分分钟比外国人更扎实,和很多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落后大国”完全不一样,我们了解他们,他们却不了解我们。 这种认知反差之所以有爆点,不只是因为媒体信息流动不均,还因为我们内心就喜欢研究、拆解和探讨未知。 别说历史、科学这种严肃话题,就是汽车、体育、民俗、饮食这些生活琐事,也能吵出一朵花儿来。 我们这种“把日子过成知乎现场”的氛围,说到底,是这么多年来普及化教育和全民思考共同养出来的。 最特别的一点,是我们面对世界时那种自信但从不咄咄逼人,你对我国家有误会,我会耐心讲,实在不行才怼回去。 这种家国情怀,其实就是我们认知最大的底色——了解世界,守护自己,让世界更懂中国。
连外媒都佩服中国了。这事听着就解气!美国成天拿着关税大棒到处敲诈,这回可算踢到
【8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