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唐第七位皇帝,统治前期唐玄宗李隆基仅凭一己之力制造开元盛世,使万国来朝。统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4-26 09:38:49

作为大唐第七位皇帝,统治前期唐玄宗李隆基仅凭一己之力制造开元盛世,使万国来朝。统治后期却因宦官专权让大唐陷入万劫不复! 从明君到昏君,他都做了哪些事?

张九龄在唐开元时期官至宰相,若非歹人陷害,盛唐景象也许会慢一点凋零。他任职20余年间针砭时弊,敢作敢当。   这样一位丞相却因为在政务上指出李隆基的弊端,被贬谪。他虽然在政务上帮助李隆基避免了决策性失误,却因正义之言被记恨被贬谪。   说起张九龄被罢免必须要提到武惠妃与李林甫,张九龄上任之后励精图治是李隆基的左膀右臂,这样的全才在朝中威望极高。   唐玄宗宠妃武惠妃育有一子——李瑁。位及宠妃之后便生出妄念,希望自己的儿子荣登太子之位。对于武惠妃而言,这条路上有一个最大的绊脚石——张九龄。   对此她只能剑走偏锋,不顾一切打压张九龄,武惠妃找的帮手自然就是张九龄的政敌李林甫。   李林甫与张九龄是多年政敌,张九龄为人老实、一心为国。李林甫总被张九龄压一头,久而久之便将其视为眼中钉。   李隆基虽然是一位明君,也能够听取大臣们有用的意见,但久而久之他对于直谏的张九龄有怨言。加上自己的宠妃,一直在整边吹耳旁风,政敌李林甫给张九龄下套,这位大唐名相只能被迫下线。   张九龄被罢免不久,节度使失控、安禄山反叛,大唐进入寒冬!   关于安禄山这位叛徒,张九龄曾不止一次劝阻李隆基小心。只可惜李隆基只想赌气打压张九龄,没有听信忠诚的良言。   从整体史观来看,张九龄被罢相只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标志,张九龄并不具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那么唐朝走入穷途末路还有哪些影响因素呢?   都说虎毒不食子,但作为位高权重的皇帝自小就被教育要以天下人为重。   也许是这样的观念深入人心,李隆基甚至忘了自己也是一个普通的父亲。   在武惠妃最受宠的阶段,她策划了一个弥天大局。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当上太子,自己能够像武则天一样成为一代女帝。武惠妃时常给李隆基吹枕边风,说当时的太子李瑛的坏话。   太子李瑛因宠妃武惠妃不得李隆基青眼,只得与兄弟二人借酒消愁。酒醉之时大骂武惠妃,话被加工后传进了皇宫掀起轩然大波。   知道自己有错在先,李瑛兄弟三人敢怒不敢言,此后只能谨言慎行。即便武惠妃有错处他们也不敢直言相谏,可即便如此,兄弟三人还是没能活下来。   武惠妃对兄弟三人怀恨在心于是便伺机策划了一场大戏,她在寝宫有刺客!并找机会给兄弟三人传去假讯,为了保护父亲的安危,兄弟三人不顾一切披甲上阵,前往皇帝寝宫保护父亲。   谁知李隆基盛怒之下竟然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处死三人。当时宰相李林甫一句:“就是皇帝家事,外臣无权干涉。”暗讽玄武门之变,让李隆基做出了一个不理智的决定,三个亲生儿子就这样断送在自己的手中。   娶儿媳为妻 李隆基这一生做了许多荒诞之事,在封建王朝时期,将自己的儿媳变成自己的妻子,这样不伦不类的事情竟然也发生在皇帝的身上!   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前夕勤勉、克制,爱民如子的他绝对是一个良君。随着时间更迭,他逐渐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专宠武惠妃、贬谪忠臣张九龄、大臣们迫于他的权力开始迎合李隆基的喜好为皇帝物色美女。   大把大把的美女送入后宫,儿子李瑁的妻子杨玉环也没有幸免。   李隆基第一次见到杨玉环的时候就被她倾国倾城之貌所迷惑,从此之后有点茶饭不思的意思。为了娶儿媳为妻,他做出了很多荒诞的决定。他先是用皇帝的身份命令杨玉环出家,等到大家都把这件事情忘记的时候,迫不及待的把杨玉环接回宫封为贵妃。   得到杨玉环之后他更是无心朝政,面对安禄山反叛,唐军节节败退的局面,他只知逃亡,全然不想应对之策。     在逃亡之路上还不忘带上杨玉环但举动彻底激怒了群臣,这才有了马嵬坡驿站众将士逼迫李隆基赐死杨玉环。   许多人说杨玉环没有错,错的是生错了时代,错的是美貌太过惊人。   回顾杨玉环一生,她似乎只是政治的棋子,就连死亡都无法选择。而李隆基一步一步从一个勤勉的,皇帝走向堕落的深渊似乎与他的经历有关。   李隆基目睹过武则天时代的辉煌,他学着武则天的样子让所有人臣服自己。   可是他忘了耽于享乐的后果,他以为处死不听话的儿子就能够稳定朝局。却没想到这是武惠妃和李林甫给他设下的连环大局。

0 阅读:3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