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臣张之洞,一生为国为民操心,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位忠臣,在63岁那年生下的儿子,却在31年后,让他老张家羞得抬不起头。 晚年时期的张之洞老当益壮,在63岁的高龄之下迎来了自己的第13个儿子,老来得子,让张之洞对这个儿子异常宠爱。 虽然对张仁蠡十分宠爱,但张之洞对张仁蠡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若是按照这样的发展,张仁蠡即使不能成为像父亲张之洞这般的一代伟人,也可以成为行事不愧于心的君子。 但天不遂人愿,晚年的张之洞因为为国事奔走让他本就病重的身体更加虚弱,到了后期甚至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 每日况下的身体让张之洞意识到自己余下的日子怕是不多了,未完成的国事、未能匡扶的大清以及还未长大的幼子......这所有的一切都让张之洞放心不下,其他的事情张之洞已经无暇顾及,但对于自己年仅9岁的幼子张仁蠡,张之洞已经为他安排好了前路。 在弥留之际,张之洞特意将将五子张仁乐和张仁蠡一起叫到了床前,让张仁乐在自己病逝之后代行父职,照看张仁蠡长大。 将张仁蠡托付给张仁乐,是因为张之洞认为张仁乐可以将张仁蠡教导成人,但事实证明,张之洞看走了眼,张仁乐并不是一个可以托付的人选。 张之洞病逝之后,张仁乐就前往日本留学,回国之后就凭借张之洞的人脉关系成为了奉系将领李景林的部下。 若是张仁乐安分守己,在李景林的庇护之下,一生康乐无忧是可以保证的,但张仁乐不满足于此,他立志成为像父亲张之洞那样的一代名臣,但张仁乐的才华完全无法和他的野心相匹配,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张仁乐走上了歪路:他主动投靠了伪满政府,成为了伪满政府的实业部大臣。 有着这样的哥哥做“榜样”,张仁蠡有样学样,也开始为叛徒汪精卫效力,兄弟二人仗着手中的权势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在他们的压榨之下,百姓们过得苦不堪言。 1945年,张氏兄弟的“好日子”走到了尽头,这一年,日本正式投降,国民政府接过了中国的统治权,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展开了对一干叛国投敌人员的清算,张仁乐和张仁蠡的名字赫然在列。 为躲避国民政府的审判,张仁蠡逃到了北平苟且偷生,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张仁蠡最终还是被国民政府找到,并被关进了大牢之中,一同被关押的还有张仁蠡的五哥张仁乐。 在狱中之时,张仁蠡和张仁乐花费重金贿赂了当时的国民政府高官,成功将他们的刑期减到了2年,刑满出狱之后,兄弟俩凭借往日积累的财富在北平购买了房产和地产,过上了“包租公”的生活。 张氏兄弟认为他们会这样一直逍遥下去,但解放军的到来打碎了他们的美梦,1949年解放军成功解放了北平,并于同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人民翻身做主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解放军在建国之后发布的一系列举措让张仁蠡意识到,如果自己往日的罪行被揭露,那他一定没有好下场,于是所以张仁蠡开始想尽办法逃避共产党的审判,为此他还旧计重施,花费重金贿赂我党干部,但我党干部清正廉洁,根本不吃这一套,所以张仁蠡此举不但没有达到他预想的目的,甚至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新成立的北平公安局顺藤摸瓜直接将张仁蠡抓捕归案,被逮捕的张仁蠡心中还存有侥幸之心,意图颠倒黑白,对自己的罪行进行辩驳,但北京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员已经掌握了张仁蠡犯罪的一系列证据,所以他们并没有理会张仁蠡苍白的解释。 1951年5月20日,张仁蠡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他罪恶的一生,就此戛然而止,历来正直的张氏宗族也因为张仁蠡的存在而添上了一个抹不去的污点。 纵观张仁蠡的一生,我们会发现,张仁蠡从一开始就在张仁乐的带领下走上了歪路,如果张仁蠡没有因张仁乐的影响而导致思想偏向汪精卫等卖国贼,那么,他绝对不会做到最终这般下场。 或者说,如果张之洞没有在张仁蠡幼年之时病逝,而是在张仁蠡年幼的时候给予了正确的指导,那么,张仁蠡即使不能成为一代英杰,至少可以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可以沐浴在新中国的荣光里,但可惜,这一切的假设都不存在。
一代名臣张之洞,一生为国为民操心,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位忠臣,在63岁那年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4-27 09:54:55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