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与私有制经济 改革近半世纪以来,针对改革中出现的新生矛盾不断地予以解决是必须的,在改革近半世纪的今天人们尝试着进行改革实践的检验也是必须的,无可厚非的,同时,也有一股实力极力阻止人们这样做,尤其是涉及私有化问题及其关联的问题组合,更是坚决不允许的,这一点可以理解,这正反映出目前我国国情。 无论怎样,我国私有制经济已经蓬勃发展到支撑社会基本面的地步,具体地说就是民营经济的56789,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个事实充分证明私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柱。 社会主义社会的底层架构毛泽东思想体系,目的是达到共同富裕。那么,现实又是怎样的呢?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最富有的20%家庭拥有全国65%以上的家庭财富,而最贫穷的40%家庭仅占有不到5%的财富份额。这个数据说明我国目前贫富差距很大,也说明现行经济模式下没有实现共同富裕。 私有制经济可以实现国家富强,但不能实现国民共同富裕,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在经济上几乎是仿制了西方社会架构,包括法律法规,这样形成的局面就是西方社会财富分配模式。这就需要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应进一步完善。
这个才是真正能够体现一个地方富裕与否的排行榜。那些什么人均GDP、人均存款、人均
【38评论】【6点赞】
用户10xxx77
以社会公平为代价推行私有制的目的是为了向外国资本开放,由对外开放取得了世界市场和资源,即美欧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对内开放。这第二个开放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而私有化不是。如果公有制能适应商品市场并能实现外部世界对内开放,一样可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