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家都不了解什么人更适合读博,最适p
的有三种人:
1.有成果,学术资源和明确发展路径的。
这种解释起来非常简单,比如读研时就发了不错的文章,导师人性格非常好,并且在未来研究方向上已经有心得的。
这种人不管什么学科,我都坚定不移的建议读,读博不是请客吃饭,读博的重点依然是产出成果,路径清晰的学者在产出成果上很难碰到让自己歇斯底里的困难。
导师的性格和人品非常重要,读博读抑郁的人很多,但读跳楼的跟导师有绝对关系。愣头青根据学院官网的学术简历找到完全不熟悉的博导已经自己捡到宝了,最后就是这种把你弄死的,你思考一下,本校的都不愿意找他轮到你了真有这好事?好导师可遇而不可求。
2.从下面爬上来的,光脚不怕穿鞋的。2.从下面爬上来的,光脚不怕穿鞋的。
我经常会注意到这样一个奇特的群体,就是专升本,民办本科和二本上来的同学考上硕士,最后拿到博士录取通知书的。
这群人别的能力不确定,但抗造性和耐草性远远强于普通人,打不死就是最大的特点。再大的困难也是糊弄一下抗过去了。
这群人对未来的期许并不高,反而在读博时会有更好的心态,为什么心态好?因为他们知道读完之后咋样都赚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而且这群人处理问题路子野,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学术及利益关键点,学术成果还真的很强势。
上面这两种人,就放心大胆的读,第一种上限高,第二种彻底拉高了下限,纯赚。
第三种,在职高校老师,这种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很多高校都是发收入的70%鼓励老师们去读博的,评职称博士优势还是显著高于硕士,特别是在博士少的学科如艺术,体育,外国语语言



再生英雄2004
说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