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选秀女究竟看什么?除了美貌,家世和品性哪个更重要? 在古代皇宫里,选秀女可是件大事儿,就跟现在选美比赛似的,但可比选美复杂多了。你以为只要长得漂亮就能当娘娘?那可大错特错了!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古代选秀女到底要看哪些条件,为什么有些长得一般的姑娘反而能入选,而有些貌若天仙的却被刷下来。 首先得说说这个选秀制度是咋回事,清朝的选秀女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给皇帝选妃子的,叫"大选";另一种是给皇子皇孙选福晋的,叫"小选"。 这个规矩是从顺治皇帝那会儿定下来的,每三年搞一次,所有符合条件的姑娘都得参加,想躲都躲不掉,要是谁家闺女该选秀的时候藏着不报,那可是要治罪的,轻则罚银子,重则丢官罢职,所以那时候的大户人家,闺女一到年纪就开始发愁这事儿。 说到选秀的标准,第一个要看的当然是长相,但这里有个天大的误会,很多人以为选秀就是选最美的,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皇宫选秀女对长相的要求很特别,讲究的是"端庄大气",不是现在人理解的那种网红脸,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长得"正",五官周正,气质稳重,那些长得太妖艳的反而不吃香,因为古人觉得这样的女子容易"祸国殃民"。 所以你看清朝留下来的妃嫔画像,大多都是圆脸、细眉、小嘴,看着很端庄,但说不上多惊艳。 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家世了,这可是硬指标,比长相重要多了。清朝选秀有个铁规矩,必须是八旗子弟家的闺女才有资格参选,汉人女子想都别想。 除非是特殊情况,而且就算是八旗里的,也要看出身,一般来说,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的闺女机会最大,下五旗的就差一些,父亲官职高的,女儿入选的概率也大。 比如康熙皇帝的孝诚仁皇后,她爹是辅政大臣索尼;乾隆的富察皇后,家里是满洲镶黄旗的豪门,所以选秀女表面上是在选美,实际上是在拼爹。 除了这些硬指标,选秀还要考察很多其他方面,比如说才艺,琴棋书画总要会一样。再比如说女红,刺绣针线活得好不好,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规矩礼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说话走路都得有模有样。 这些都要提前好几年就开始培养,所以那时候的大户人家,闺女从小就要请师傅教这些,现在电视剧里演的那些大家闺秀,动不动就撒泼打滚的,真要放在古代,第一轮选秀就得被刷下来。 身体条件也很关键,选秀的时候会有专门的嬷嬷检查身体,看看有没有隐疾,是不是完璧之身,最特别的是要闻体味,据说有狐臭的直接淘汰,还要看脚,虽然不要求三寸金莲,但脚太大的也不行。牙齿要整齐,皮肤要光滑,连手指甲都要检查,这么一套流程下来,跟现在选空姐差不多严格。 最让人想不到的是,选秀还要看性格,这个不是明着考,而是通过观察细节来判断,比如说吃饭时的仪态,说话时的语气,遇到突发情况的反应,那些太张扬的、太懦弱的、太精明的都不行。皇宫里最喜欢的是那种温婉贤淑、知书达理但又不太聪明的,因为太聪明的女子容易生事,皇帝也怕hold不住。 所以有时候选秀女就像在选一个完美的花瓶:要好看,但不能太耀眼;要有内涵,但不能太有主见。 结语:古代选秀女这事儿,表面上看是在选美,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精密的权力博弈。美貌只是最基础的条件,家世、八字、才艺、性格,样样都要考量。 说到底,选秀不是给皇帝选老婆,而是给皇室选一个合适的政治盟友,所以你看历史上那些得宠的妃子,不一定是最漂亮的,但一定是最符合当时政治需要。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相貌平平的女子能脱颖而出,而一些绝色佳人反而落选,皇宫里的每一步选择,都暗藏着权力的算计,选秀女这件事,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儿女情长。
古代选秀女究竟看什么?除了美貌,家世和品性哪个更重要? 在古代皇宫里,选秀女可是
绿杨阴里情丝绕
2025-04-26 18:11:26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