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CPI和PPI,再度双双跌破了预期,本就悲观的情绪,再一次的出现了塌陷式崩溃,之前不少人,还觉得这样下去,是要走日本的路,经过这么一冲击,瞬间又掉了好几个档次,俄国,乌国,甚至阿根廷,俨然已经成了较好的国家!
回归正题,经济不景气的原因,大家能够说出一大堆的理由,但想的太多,做的太多,要的太多,才是当下最难解开的事!
这几年,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稳增长,去杠杆,搞产业,已经成了我们最主要的三件大事。
稳增长,是为了稳定GDP增速。
去杠杆,是为了去减少宏观杠杆率增加。
搞产业,是为了提升生产效率,提升商品的附加值。问题是,我们的资源,毕竟不是无限的!
想要稳增长,不可避免的要增加宏观杠杆率,区别只在于,这个杠杆是由谁来主导?买房子,那就是居民,扩生产,那就是企业,搞基建,那就是有形之手,有意思的是,居民端(CPI)和企业端(PPI)本该作为互补的双向循环,由于前者的消费偏向于萎缩,后者也只得面有菜色的忙着缩产去库存(PPI),大有可为的有形之手,现在也因某些因素,犹犹豫豫,始终下不了决心!
去杠杆,顾名思义,是和上述完全相反的操作,这一阶段,往往也是有效需求,急剧下降的过程,此时外需如果足够旺盛,到也不会让人感觉到很痛苦。
2018年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咱们本想趁着灯塔减税,出口大增的节点,降一下宏观杠杆,结果做到了一半,川宝的突袭式的发动了贸易摩擦,到了11月,内外的双重打击,股权质押风暴随之而来,系统性风险愈演愈烈,再然后,降杠杆也是黑不提白不提了。
搞产业,也就是产业升级,凭心而论,这是我们眼下的头等大事,但同时我们也得清楚,这是一个投资很大,中短期却没什么收益的“亏本生意”。
高端产业固然可以提高平均薪水,但同时所能提供的岗位数量,是远不如普通制造业,其次,在没有获得垄断利润之前,中间是需要不断追加投资,也就是说,普通人想要明显感知到收益,需要高端产业在全球获得足够大的市场,赚来足够多的银子,再通过高端岗位带来的高薪水,外溢到国内,才能够普惠到所有人!
从上述的三大循环,可以观察到一个极其明显左右互搏,稳增长,必然要花钱,去杠杆却又要少花钱,产业升级则更繁琐,中短期挤占了大量的资源,却又无法让普通人立竿见影的得到好处,如此错中复杂的关系链,普通人虽然搞不清其中的关键,但也能感觉到,好像和以往确实有些不同了!
其实以全球现在,甚至是未来的经济环境,不论如何让精细操作,都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
截止2023年11月,印度贸易逆差达到2033.15亿美元,越南稍微好些,但也只有105.5亿美元,而我国呢?贸易顺差7481.3亿美元。
出口顺差的多少,虽然不能完全证明本国的经济风向,但至少可以证明你所生产的商品,在全球到底有多少竞争力,更是决定了,所在国可以动用多少银子,有计划且持续性的推动产业变革,生产出更多高附加值的商品。
而我国,恰恰是所有后发国中做的最好的!说到这里,有些朋友或许不太同意的我的说法,你说他们的经济不好,可两家的资本市场,是一个比一个牛,尤其是印度孟买指数,在2023年创下历史新高,如果经济不好,能涨成这个样子?
这就牵扯一个话题,假设全球的资源有限,你自身的经济虽说有些发展,但又远比不上自己的邻居,那么你如何才能让别国投资者心甘情愿的,放弃身旁的强者,过来选择你这个弱者?
答案是,讲好自己的故事,局势的微妙把握,以及孤独一注的勇气!
莫迪这个人虽然被国内戏称为老仙,但我一直认为他是印度历史上少有的强人,是一个很懂得抓住时机的人!
近几年,所有的公开场合,他都在不断的透露出,印度就是下一个中国,所表达的潜台词,无非是印度4.1万亿的GDP,至少还可以再翻4倍,这确实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想象空间,也足够吸引资本,毕竟以全球如今的存量时代,资本能够找到一个足够大的市场,让自身增值,确实有些不容易!
印度也着实没让他们“失望”,2023年,印度的GDP增长率将达到了惊人的7.6%,全球国家中已经稳居第五的位置,虽然这是一组水分颇大的数据,明面上,确实是非常了不得增长。
做到这一步,说起来也是非常简单,举债,不停的举债,消耗印度的储蓄,走投资驱动的道路,说起来,印度的两次废钞运动,本质上就是在摸底民间资产,为后续的项目凑集银子。
同时他还有三大核心竞争力,一是诈骗,每年都有数百万的灯塔人,被说着咖喱味英语的国际友人,轻轻松松的拿走400亿美元,二是,在国外打工的印度人每年邮寄400亿美元,三是,赚钱可以,想带走,脱几层皮再说,小米的7.73亿美元,至今也没个结果,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国际援助,这一块每年也有400亿美元。
赚来的银子和消耗的银子,大体上持平,这也是印度极其重要的原始积累!
这两年呢,又正巧赶上了咱们和灯塔的持续性贸易摩擦,一些心有忧虑的资本,确实将不少资金投向了印度,或许在他们看来,既然不确定已经产生,丢了这里市场,有些可以,但不再追加投资,也是个稳妥点办法!当然,这三年,咱们的资产,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熊冠全球也是无法反驳的。
得益于以上条件,2020年印度FDI净流入817.2亿美元,2022年FDI净流入为580亿美元,2023年净流入预计在400—450亿美元之间,客观的说,在美国如此狂暴的加息状态下,还能保持资本的净流入,已经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很多人又该奇怪,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因为目前的情势,已经隐约的传递了一个消息,我们的优势并不是真的无可撼动!
资本向外投资的目的,除了利润还是利润,假如让他们形成了一个惯性思维,觉得某些地方已经丧失了增长空间,甚至连基本的利息都拿不到,那么他们可能就不只是减少投资,而是会联合一些内部资本,选择直接带着所有利润,一次性结清跑路,到那个时候,结果是什么,大家都很清楚!
所以我个人觉得,稳增长,去杠杆,搞产业,确实都很重要,但是以目前的全球经济,需要更加灵活一些,如果非要做个排比,搞产业是第一,稳增长是第二,去杠杆是第三。
产业升级眼下虽说苦了一些,但再难走,也必须走下去,除了因为没法后退,也是因为只要成功,就意味着我国的国运将真正开启,我们的子孙后代,再也不用像如今这么卷,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就算遇到最糟糕的情况,没办法获得预期的结果,德国也已经证明,到了必要时刻,生产拖拉机的未必不能生产坦克,生产商船的未必不能生产航母,一切都可以根据形势来转变!
稳增长也是同样的道理,全球的资本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迟迟不能打破眼下的循环,对所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希望破灭的资本,只会用脚选择,反过来说,合理的运用泡沫,不仅可以让更多有能力的人聚拢在先进行业,提升科技创新的速度,更可以吸引资本,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毕竟他们想的是利息,咱们想的是本金,互利互惠,岂不是两全其美!
至于最后的去杠杆,维持3%的财政赤字率,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坚持必要,这玩意本来是德国,为了防止他的那些“好兄弟”坑他的银子,故意设置的一个标准。
咱们是个独立的大国,国内的一切都是一体的,内债在某种程度上也不能是算是债,况且,如今全球的主要经济体,通通都是举债来拉动经济,本质上就已经代表大家,都已经想不出更好的办法,面对如此大势,我国又如何能够独善其身?
所以一切该如何选择,都取决于当前的形势,一成不变,往小了说,一旦2024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全球需求暴跌,错过最后的节点,再往后拖延两三年,处境只会更加艰难,往大了说,一旦让他国形成趋势,便很难在阻止他上升的势头,届时,怕悔之晚矣!
全文完,这里是大鱼的江湖,如果喜欢,请点个赞,帮忙转发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