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6月,广州军区司令许世友上将率部凯旋,乘坐火车返回了广州城,几位干部已经等在车站了,连连讲:“首长,我们准备了欢迎仪式,请您移步,”许司令一听,怒斥道:“马上取消仪式,这不是劳民伤财嘛!”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9年6月的广州,清晨的火车站笼罩在一片薄雾中,许世友上将率领东线指挥部,从南宁悄然返回这座南方重镇,对越自卫反击战刚刚取得胜利,部队凯旋归来,理应是欢庆的时刻。 然而当几位地方干部在站台上热情迎接,告知已准备好欢迎仪式时,许世友却皱起眉头,语气坚定地斥道:“马上取消仪式,这不是劳民伤财嘛!”这一幕,不仅展现了许世友将军一贯的朴素作风,也成为他革命生涯中反对形式主义的生动注脚。 许世友,这位从山东根据地走出的传奇将领,以铁血作风和亲民品格闻名,1979年的撤离行动,正是他简朴本色的集中体现,战事平息后,东线前指奉命从南宁返回广州。 按常理,地方政府和群众往往会组织盛大的欢送活动,以表彰部队的功绩,然而许世友却明确要求保密行程,避免惊动地方,他深知,战争的胜利属于全体军民,任何形式的铺张庆祝都可能增加地方负担,甚至干扰百姓的正常生活。 于是,在一个寒意未散的凌晨,部队悄无声息地登上火车,离开了南宁,地方干部得知消息时,火车早已远去,他们感叹:“这就是我们的子弟兵,始终把老百姓放在心坎里。” 抵达广州火车站时,月台上空荡荡的,只有几盏路灯洒下昏黄的光晕,几位省委领导裹着棉大衣,早已等候多时,他们满怀热情,准备以欢迎仪式表达对许世友和部队的敬意。 然而许世友一听“欢迎仪式”四字,脸色一沉,当即要求取消,他并非不领情,而是始终秉持一个信念:军队的职责是保家卫国,而非追求排场,地方干部虽略感意外,却也深受触动,他们意识到,这位老将军的严厉背后,是对人民利益的深切关怀。 许世友的朴素作风,绝非一时兴起,而是贯穿其军旅生涯的准则,早在1973年,他从南京军区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时,就曾明确拒绝地方政府在东方宾馆举办的接风宴,当时,广州方面精心筹备,欲以高规格接待这位新任司令员。 许世友却毫不犹豫地推辞,称这种奢华排场与军队的纪律格格不入,他甚至在火车上叮嘱随行人员,抵达广州后一律乘坐军用卡车,绝不使用小轿车。 果不其然,当他踏上广州站台,看到后勤部门准备的几辆崭新伏尔加轿车时,他当场摆手:“把这些车开回仓库,留着给外宾用。”这一举动,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受到他对形式主义的零容忍。 在广州军区的岁月里,许世友的简朴作风体现在方方面面,他常年使用一辆老旧的嘎斯69吉普车,车身布满补丁,座椅弹簧甚至从破损的皮革中露出,这辆“铁疙瘩”陪伴他多年,颠簸不堪,却被他视若珍宝。 一次前往白云机场接送外宾,司机小吴特意将车擦得锃亮,许世友却拍着车门笑道:“这家伙跟我十几年,比你们这些娃娃兵还经造。”他不仅自己甘于简朴,也对部下和家人严格要求。 他的长子许光在新县担任武装部副部长时,拒绝了县里配备的上海牌轿车,只因不愿违背父亲的家训,三子许援朝在南京带兵,检查基层时宁愿挤大卡车,也要与士兵同甘共苦,这些细节,无不折射出许世友家风的严谨与传承。 1979年取消欢迎仪式的事件,绝非孤例,而是许世友一贯作风的延续,他的反对形式主义,不仅仅是为了节省资源,更是为了守护军队的纯洁性和人民军队的初心。 在他看来,任何劳民伤财的活动,都与革命军人的使命背道而驰,他的严厉,有时让部下和地方干部感到不解,但更多时候,却赢得了由衷的敬佩。 广州军区的老兵们至今难忘,当年那辆嘎斯69的零件被拆解后,方向盘被送往荣誉室,仪表盘成为汽车连的教具,而军区大院车场角落里,半截生锈的车架依然静静伫立,仿佛诉说着许世友将军的铁骨柔情。 许世友的朴素作风,不仅影响了广州军区的建设,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他的故事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始终将人民放在首位,都是值得传承的价值观。 他的怒斥,不仅是对形式主义的否定,更是对革命理想的坚守,正如广州军区大院内那片斑驳的绿漆,许世友的精神在岁月的洗礼中,依然熠熠生辉。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参考文献:[1]杨永利.许世友将军的革命生涯与爱国情怀评析[J].兰台世界(上旬),2013(12):18-19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9评论】【4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