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男子从机场打车回家,路上,司机突然改变路线,男子让他按导航走,司机拒绝:我们天天走!男子下车付了240元,比之前的车费多收19.8元,气的他投诉,要求出租车公司赔偿三倍打车费648元,法院判决亮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付先生是一名在外企任职的中层管理人员,常年因工作原因在全国各地奔波。由于长期从上海虹桥机场返回位于市区的住所,他对这段路程的车费和路线都了然于心。每次打车回家,导航路线基本固定,车费稳定在220元左右。 某日傍晚,付先生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北京出差,准时抵达虹桥机场。他像往常一样打开打车软件,叫了一辆正规出租车准备回家。上车后,他注意到司机并未按照导航推荐路线前行,而是拐进了一条绕远的路。 付先生出于职业习惯,立刻打开地图定位比对路线,发现车速虽然正常,但方向偏离明显。他当即质问司机为何不按导航走,对方则轻描淡写地回应:“我天天走这条路,这样快些,不用堵车。” 到了目的地,计价器显示的金额为240元,比平常多出了近20元。虽然差额不大,但在付先生心中却引发了极大的不满。他向司机质疑车费异常,对方却坚持自己没有问题,称“高峰期都会这样”。因协商无果,付先生支付了车费,并保留了发票与导航截图,第二天就将此事投诉至出租车公司。 公司调查后确认:司机绕行1.5公里,属于违规行为。但公司仅愿意退还多收的20元费用,未对司机行为作出更多处理。付先生认为这已非单纯“路线选择不同”问题,而是一次有意识的欺诈。他援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经营者欺诈行为应承担三倍赔偿责任”的条款,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退还原车费220元及三倍赔偿共648元。 案件受理后,法院通过调取导航记录、行车轨迹和车载视频等证据,确认司机绕路为事实,并认定其行为构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在判决中,法院明确指出:虽然绕行部分属欺诈行为,但其余正常服务部分仍属于合法经营,消费者仍应为其支付对价。最终,法院裁定出租车公司退还多收的车费20元,并支付惩罚性赔偿480元,合计500元。 这一结果虽未完全支持付先生“全额退还车费并三倍赔偿”的请求,但在法律适用上达到了维权和惩戒的平衡。一方面,它保障了消费者因遭遇欺诈而应得的赔偿;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惩罚过度而伤害正常商业秩序的问题。法院特别强调:消费者应受到保护,但赔偿必须以实际损失和合理范围为基础,不能无限放大索赔范围。 最值得注意的是,这起事件中,技术手段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导航轨迹、路线回放等成为客观证据,推动案件向公正方向发展。在AI、大数据等技术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消费维权已不再是“口说无凭”,而是基于数据、凭证和逻辑的理性博弈。这也提醒每一位现代消费者,养成保留凭据、理性维权的习惯,远比情绪性指责更为有效。 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不断完善的社会中,每一起看似不起眼的小案件,都是推动公平正义的一枚螺丝钉。通过这起出租车绕路事件,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普通消费者如何借助法律之手为自己争得尊严,也看到法律如何在繁杂事务中保持清醒与秩序。 信息源:《打车遇司机绕路1.5公里,乘客索赔648元,法院判了》环球网
2023年,上海,男子从机场打车回家,路上,司机突然改变路线,男子让他按导航走,
疏星淡月念情长
2025-04-27 16:49:27
0
阅读: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