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了!”沂蒙山舰停靠上海,91岁海军老兵没有参观资格,他颤颤巍巍的从胸口掏出了一枚1953年的泛黄“解放军胸标”,询问海军卫兵:“请问,我能登上海军新战舰看看吗?”不料,对方的回答让老兵哽咽了!网友:舰长也得上来敬礼,喊机电长! 这就是军魂的传承,“欢迎老兵回家”! 在阅读过程中,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随时留言交流! 最近一张特殊的“船票”刷爆了朋友圈,但这可不是什么寻常的船票,而是一枚泛黄的1953年海军胸标,而这枚看似普通的老胸标,硬是让现役海军战士集体立正敬礼,就连舰长都亲自下舷梯迎接。 事情要从4月22日说起,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导弹驱逐舰西安舰和综合登陆舰沂蒙山舰首次对公众开放。 现场人头攒动,参观队伍从船头排到船尾。军迷们提前三天就守在网上抢票,生怕错过这难得的机会。 就在这时,一位91岁的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走到检票处,他从衣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枚泛黄的胸标,颤巍巍地递给值勤卫兵,轻声问道能否登舰参观。 这枚胸标虽然已经褪色,但依稀可见“海军第五舰队沂蒙山舰见习机电长 1953年”的字样。 当卫兵仔细辨认后,立即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行了军礼,还喊着必须能上船! 原来,这位老人叫邓石,是新中国第一代沂蒙山舰的见习机电长,更是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首批毕业生。 而消息迅速传到指挥室,舰长立即放下手中工作,快步下到甲板。 “啪”的一个立正,标准的军礼,“欢迎老兵回家!”随即安排专人陪同参观。 这一幕被围观群众拍下发到网上,瞬间引发热议,有网友开心的说:“这怕是海军最强VIP了吧,连舰长都得亲自来迎接。” 也有人感慨:“这哪是什么船票啊,这是用青春和热血换来的通行证!” 而老人站在崭新的沂蒙山舰甲板上,目光中满是震撼。 因为70年前的老沂蒙山舰还是从国民党接收的美制登陆艇改装而成,如今的新沂蒙山舰已经发展成为排水量近2万吨的现代化两栖登陆舰。 从简陋的帆布补漏到智能化操控系统,从手工缝制的胸标到现代化的身份识别,这不仅是装备的更迭,更是中国海军70年发展的缩影。 参观到机电舱时,老人的眼睛突然亮了,他熟练地指出各个管路的位置,说起当年在机舱的日日夜夜。 而年轻的机电兵们也围在老人身边,仔细聆听这位“老前辈”的经验分享,令人惊讶的是,老人随口指出的一处隐蔽检修口位置,竟与当年老舰的设计图纸完全吻合。 看到新型气垫登陆艇从坞舱驶出时,老人不禁感慨:想当年我们用小舢板运送物资,现在这铁家伙能直接装坦克开进去,了不起啊! 这位曾经守护着海军“心脏”的老机电长,此刻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在机舱忙碌的岁月。 临别前,官兵们特意准备了一顶崭新的舰帽赠予老人,邓老紧紧攥着帽子,哽咽着说自己找到了“亲人”。 这一幕被发到网上后,又一次被大家刷屏。 “看到老爷子激动的样子,我眼睛都湿了,这才是真正的回家。” “这顶帽子可比什么名表包包值钱多了,这是一代代海军的传承。” 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偶遇之后,沂蒙山舰的官兵们还专程登门拜访了邓老,听他讲述那些年的峥嵘岁月。 而参观舰艇的民众中,竟然有不少人特意去看“老兵同款”机电舱,在心愿墙上写满“愿做下一代守护者”的誓言。 为什么一枚老旧的胸标能引发如此震撼的场面?因为它不仅是一张普通的“船票”,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见证。 从木质炮艇到万吨巨舰,从手工胸标到智能识别,邓老的经历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民海军从“长江后浪”到“深蓝利剑”的伟大跨越。 正如那天码头上响起的那句“欢迎回家”,家是温暖的港湾,更是精神的归宿。 这份跨越七十年的特殊“船票”,最终把一段动人的传承故事,永远地刻在了历史的航程中。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看哭了!”沂蒙山舰停靠上海,91岁海军老兵没有参观资格,他颤颤巍巍的从胸口掏出
奇希谈趣
2025-04-28 15:01:06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