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神枪手王凤麟遭叛徒出卖,被日军围在山上,打到只剩一颗子弹时,他犹豫了

混沌于浮云 2025-04-28 18:25:59

1942年,神枪手王凤麟遭叛徒出卖,被日军围在山上,打到只剩一颗子弹时,他犹豫了:是打叛徒,还是打日军首领?最后,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惊叹的举动。 王凤麟,原名李芳,1911年出生在黑龙江宁安县卧龙河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时候,东北的冬天冷得刺骨,家里穷得叮当响,但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心怀大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鬼子占领东北,他的两个哥哥投身抗日,他也坐不住了,跟着参加了共青团,开始了抗日的路。1932年,他被派去打入伪军马海山部做兵运工作,凭着机智和胆识,很快当上了连长。后来马海山投敌,他没跟着叛变,反而拉拢士兵起义,带着一个营加入了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当上了特务连连长。 1935年,组织看中了他的潜力,派他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工兵班学爆破技术。在苏联那几年,他拼了命地学,掌握了不少硬本事。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他回国加入共产党,到了华北战场。1938年,他被调到山东淄博,靠着当地丰富的矿山资源,开办爆破训练班,教战士们做炸药、地雷,还搞出了“四组一队”的爆破战术,打得日军晕头转向。后来,中央军委还专门发文表扬,让全军学他的经验。他也成了八路军里第一个用炸药包打攻坚战的人。 在山东的几年,王凤麟打过不少硬仗。1941年3月,他在博山带着一个连伏击日伪军,干掉了30多个日军,还逼得伪军投降。1942年春,他调到山东纵队第一旅二团当副团长。8月,他在莱芜吉山战斗中右腿中弹,伤得太重,只能截肢。手术后,他被送到马鞍山养伤,没想到,这地方后来成了他人生最后的战场。 马鞍山在山东淄博淄川区,海拔600多米,山高路险,是鲁中的交通要道,也是战略要地。1942年秋天,日军出动5万多人,对鲁中根据地搞大“扫荡”。八路军主力撤走,留下部分伤病员和军属藏在山上。王凤麟拖着一条伤腿,带着几个警卫员和一支缴来的德国狙击枪上了山。他心里清楚,这回可能是回不下了,但他没退缩,决心守住这片阵地。 11月9日,噩耗传来。当地汉奸唐云三为了讨好日本人,谎称马鞍山上有“共军大人物”,带着日伪军2000多人杀上山来。这家伙是个十足的败类,出卖同胞不说,还一心想靠着日本人升官发财。王凤麟带着30多个伤病员和家属,面对几十倍的敌人,硬是扛住了。他端着狙击枪,瞄得准,打得狠,一枪就撂倒了指挥作战的日军军官,战士们士气大振。大家伙儿用手榴弹和仅有的子弹还击,把敌人一次次打下去。 第二天,日伪军增兵到6000多人,还调来飞机大炮轰炸。山上弹药打光了,王凤麟喊大家用石头砸敌人。战士们搬起山上的大石头往下扔,硬是砸乱了伪军的阵脚。唐云三见势不妙,亲自带着人冲锋,还请来了日军32师团参谋长山田督战,想立个大功。王凤麟在狙击镜里发现了山田,知道这家伙是个大鱼,活着对根据地威胁太大。他调整枪口,瞄准了山田。 战斗到这会儿,王凤麟手里只剩一颗子弹。面前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叛徒唐云三,害得他陷入绝境的罪魁祸首;一个是日军参谋长山田,敌军的指挥大脑。他犹豫了。打唐云三,能出一口恶气,可对战局没啥大用;打山田,能重创敌人指挥系统,给后续抗战争取机会。他的腿疼得要命,胸口也中了弹,血流了一地,但他脑子清楚得很。 最后,他选择了山田。那一刻,他想的不是个人恩怨,而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义。他扣下扳机,一枪命中,山田倒下了。日伪军乱成一团,可敌人太多,很快就扑了上来。王凤麟伤得太重,动不了了。他看着逼近的敌人,举起枪,对着自己开了最后一枪,壮烈牺牲。 他的牺牲震撼了所有人。山上的战士和家属受他激励,宁死不降,有的跳崖,有的拼到最后一口气。这场战斗,八路军以30多人对抗6000多敌人,击毙了200多人,包括日军参谋长,真是了不起的战绩。 战后,当地政府在马鞍山修了纪念碑,把王凤麟和烈士们的名字刻上去。2015年,民政部追认他为抗日英烈。他的故事传下来,让人既感动又敬佩。他不是什么大人物,就是个普通的农民儿子,可他用生命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0 阅读:0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