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说,426凯道“战独裁”,感觉回到了2006年的“红衫军”倒扁潮。
当然,真正走过、参与过、热衷过那段倒扁岁月的人,包括我在内(我2004年高中二年级,第一次上街宣讲,每周到景福门前主持“民主夜市”),都会觉得还有颇大的差距,因为“倒赖”其实才刚开始。
2006年的“红衫军”倒扁潮,也是先有2004年抗议“两颗子弹”的铺垫,才能延续到2006年达到最高潮,最后以2008年马英九当选告一段落。其中,邱毅在2004年320那晚,站上宣传车直冲法院要求“验票”,以及后来不断揭发扁家弊案,因居首功,而他也为此蒙受牢狱之灾。
赖清德在这一方面,又超越了他的前辈陈水扁,上任还不到一年,已经激起初具雏形的“红衫军2.0”。
身边有比我年长十几岁的蓝营幕僚前辈感叹,和“倒扁”时代的蓝营立委、名嘴相比,如今的国民党发言人、民代简直不能看。就算登上凯道舞台,在二十万人的支持下,也只能像小学生一样,绕来绕去都是空洞、重复的内容,拉高不了更高的诉求,也无法用简短的话道出行动的方向。
但群众却还是那样给力、伟大、可敬!从反李登辉、倒扁到倒赖,同一批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当然有不少已经离世,留下的虽免不了衰老,但热情仍在,在国民党已遭遇灭党之灾的此刻,为蓝营维持最后的体面。
我那位蓝营幕僚学长说,这些人把好久不见的蓝营抗争,也当成一场“同学会”,大家参加完凯道集会,顺便到附近的中餐厅、饺子馆喝点小酒,发泄压抑已久的情绪。而我听了,却免不了一阵感叹:再过几年,这些中餐厅、饺子馆也要没了,年轻一代嫌它“老气”,蓝营长辈的聚会场地,也在岁月中逐渐消失。
犹记2008年5月20日傍晚,我在西门町的一角,看着那些四年来坚持在景福门前摇旗的倒扁勇士,默默地走在夕阳余晖里。而就在台北另一头的小巨蛋,一群达官显贵才刚出席马英九的就职庆典。2004年,正是当时的台北市长马英九,下令将我们这些坚持不承认陈水扁就职的群众强制驱离,无情的水柱冲向那些蓝营最具行动力的鹰派,也注定了国民党愈来愈缺乏斗性的命运。
因为民进党长年去中国化,因为国民党长年弃守意识形态的战场,如今已形成结构性的世代断层,国民党只有与民众党合作,才能各自进行年龄层的互补。在论述能力、演讲技巧、情绪感染上,蓝白两党也都嫌稚嫩,国民党甚至还不如民众党。但如今也只能一边做,一边学,因为赖清德绿色独裁的屠刀,仍一点都不停歇的向在野势力挥舞。
就在今日,民进党当局的检调,又搜捕了国民党新北和基隆党部干部。国民党眼下的重点,应该是强化更高层次的诉求,让更多人意识到:这已不只是蓝绿党争的层次,而是绿色法西斯正一步步巩固统治。
此外,务实地和民众党协商反罢免作战,以及将来选举的席次分配,才能让当年联合制衡陈水扁的“国亲联盟”重现。至于无端去和民进党比赛谁更反共,只会模糊焦点,无形中承认民进党对抗大陆的“政治正确”,实在是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