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数十年的颜宁在竞争清华大学院士落榜后,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只身前往了美国。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责怪她没良心,有人说她是因为内幕而逃走的。那么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呢? 2023年11月,中国科学院公布新晋院士名单,45岁的颜宁赫然在列,成为当年最年轻的三位院士之一。这一消息如同一颗流星划过科学界的天空,引发了广泛关注。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份荣誉背后,颜宁的科研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2017年,当时39岁的颜宁已是清华大学的知名教授,曾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名单,成为当年最年轻的院士候选人。然而,最终结果却是遗憾落选。就在同一年,她接受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担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同时保留清华大学兼职教授的身份。 "颜宁为什么要离开?"这一问题在当时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说她"没良心",抛弃了培养她的母校;也有人猜测她是因为"知道内幕"才匆忙离开。然而,这些猜测都忽略了一位科学家的成长轨迹和内心追求。 回顾颜宁的学术生涯,她1977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章丘,2000年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本科毕业后,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2007年10月,不满30岁的颜宁回到母校清华大学,组建实验室,成为清华大学医学院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在清华大学任教的十年间,颜宁的科研成就斐然。她的研究成果两次入选《科学》杂志评出的年度十大进展,本人也因在蛋白质结构方面的突出贡献而入选《自然》杂志评出的10位"中国科学之星"之一。这些成就为她赢得了国际声誉,也为她后来获得普林斯顿大学青睐奠定了基础。 在普林斯顿大学期间,颜宁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19年,她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两年后又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这些荣誉印证了她在国际科学舞台上的地位。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2022年11月1日,颜宁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宣布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回国协助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一个月后,深圳医学科学院揭牌,颜宁正式出任创始院长。 2022年11月1日,一则消息在科学界引起轰动。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曾经离开中国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颜宁宣布,她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回国协助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这一决定让许多人感到意外,也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她当年离开的原因。 仅仅一个月后的12月10日,深圳医学科学院正式揭牌,颜宁获发聘书,出任创始院长。根据计划,深圳医学科学院将按照"边建设,边运行"的模式推进,预计2025年建成,并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这一宏大的目标背后,是颜宁对中国生命科学发展的深厚信心。 2023年4月27日,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在深圳光明开幕。作为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颜宁在论坛上分享了她对未来的规划。她提出一个大胆的口号:"要打造生物医药的深圳"。颜宁解释道:"我们不是打造深圳的生物医药,而是打造生物医药的深圳,因为深圳本身就是一个符号,代表的就是创新、探索、勇往直前。我们想要建设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将来大家讲到全球生物医药的版图,一讲到大湾区希望大家想到的就是东方大湾区。" 然而,颜宁也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实现这样的目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她坦言:"所说的豪言壮语需要时间去实现,真正收获成果可能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代人后,但是我们有信心。"这份务实的态度,让人看到了一位科学家的理想与责任感。 除了领导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建设,颜宁还在2023年3月兼任深圳湾实验室主任,为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力量。在科研管理方面,颜宁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念。她强调"支持人而不是支持项目",主张为科学家提供一个"真真正正、后顾无忧的经费支持模式"。 作为深圳市光明致远科技基金会的发起人之一和理事长,颜宁积极推动建立新型科研资助机制。她提出的"人才提升型"资助模式,为临床专业、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提供奖学金,鼓励他们进入实验室接受科研训练。同时,她也关注科研项目从萌芽到成熟的全过程,实行"全链条"的资助方式。 在2023年11月23日第五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上,刚刚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颜宁发表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帽子不会改变你这个人,不改变你是谁,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我们追求的是在科学史上留下了什么、为社会做了什么。"这或许是对她过去经历的最好注解,也是她回国创业的根本动力。
2017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数十年的颜宁在竞争清华大学院士落榜后,接受了普林斯顿大
闻史忆今阁
2025-04-28 21:32:49
0
阅读:100
再生英雄2004
无儿无女。。没有产业?图啥